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应用文 > 学习的成语14篇正文

《学习的成语14篇》

时间: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是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14篇关于学习的成语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学习的成语 篇1

勤奋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分秒必争 焚膏继晷 鸡鸣而起 磨穿铁砚 勤学苦练 夙夜匪懈 夙兴夜寐 无冬无夏 宵衣旰食 学而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 只争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争分夺秒 手不释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诣 囊萤照读 任劳任怨 埋头苦干 卧薪尝胆 悬梁刺股 仰屋著书 映月读书 映雪读书 勇猛精进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折节读书 坐薪悬胆

专心

不敢旁鹜 不知肉味 目不窥园 倾耳而听 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气凝神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有恒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精卫填海 始终如一 始终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死不瞑目

其他

不远千里 不敢告劳 兢兢业业 默默无闻 默默无言 驽马十驾 勤勤恳恳 身体力行 事必躬亲 手足胼胝 手足重茧

关于学习的成语 篇2

1、孳孳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2、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3、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4、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5、憎爱分明:憎:恨。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楚,态度鲜明。

6、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7、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8、研精覃思:研:研究;精:细密;覃:深入;思: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9、一筹莫展: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10、自吹自擂:擂:打鼓。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11、应对如流: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12、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13、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14、一得之见: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15、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

16、一无可取:没有一点儿可以肯定的地方。

17、专心一志: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18、应付裕如:应付:对付,处置。裕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从容对付,毫不费劲。

19、枕典席文: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20、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

21、盈科后进: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22、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23、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24、以貌取人: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25、羽毛未丰: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26、一张一弛: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27、争分夺秒: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28、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

29、以一知万: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30、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31、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学习的成语 篇3

1、发愤忘餐: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2、不愧下学: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3、胡服骑射: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4、博学审问:博:多;审:详细。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

5、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6、藏修游息:心里常常想着学习,不能废弃,甚至休息或闲暇的时候也要学习。

7、不足为法:不值得学习、效法。

8、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9、贪多务得: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10、车在马前: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11、盈科后进: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12、笃实好学: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13、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14、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15、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16、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17、力学笃行: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18、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19、不耻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20、善诱循循:善:善于;诱:引导;循循:有次序的样子。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21、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22、恃才不学:恃:倚仗。倚仗自己有天才,不用心学习。

23、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24、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25、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6、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如不努力推进,则会随水流后退。比喻学习或做事须克服困难,奋勉向前。

27、浮光略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同“浮光掠影”。

28、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29、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30、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31、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32、断织劝学: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33、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34、晚生后学: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

35、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36、刺骨悬梁: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37、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38、鸿鹄将至:鸿鹄:天鹅。天鹅马上就要飞来了。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39、笃志不倦: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

\\

40、忘餐废寝: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41、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42、一暴十寒: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43、群起效尤: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

44、博学笃志:笃:忠实,一心一意。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45、夺胎换骨: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46、然糠照薪: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47、幼学壮行: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48、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

49、钝学累功: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50、师逸功倍:师:学习;逸:安闲。比喻善于学习的人,用时不多,收获很大。

51、用非所学:使用中需要的本领,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

52、半工半读: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个人学习方案。

53、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54、孳孳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55、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56、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57、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58、水积成川:川:河流。指水积多了才能成为河流。比喻在学习上日积月累,必然能成才。

59、勤工俭学: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而以劳动所得维持生活。泛指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

60、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61、笃学不倦: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62、以学愈愚:谓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63、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64、善与人同:自己有优点,愿意别人同自己一样,别人有长处,就向别人学习。

65、笃志好学: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66、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67、燃膏继晷:燃: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点上灯烛,接续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与学习。

68、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69、蓬赖麻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学习成为好人。

70、穷日落月:白天连着晚上。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71、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72、枕典席文: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73、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74、顿学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75、切磋琢磨: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

76、冷暖自知:水的冷暖,只有饮者自己知道。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77、力学不倦: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78、鲁斤燕削: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79、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80、为人师表: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关于学习的成语 篇4

1、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2、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3、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4、随月读书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江泌的人,江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爸爸瘫痪、妈妈又常常生病,江泌白天要去外面工作赚钱养家,晚上还要帮妈妈做事,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上学读书。有一天晚上,家里的人全部睡着以后,江泌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突然,他看到窗外的月光好亮,江泌心想:“这么亮的月光,我可以用它来看些书,就不愁没钱点灯看书了。”可是,月亮会慢慢移动,江泌就拿着书随着月光一边移动一边看书,直到月光不见为止。有时候,江泌白天工作太累,到了晚上还是努力提起精神看书,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江泌的学问越来越好,终于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后来,大家就用“随月读书”来形容一个人用功读书,不怕辛苦的精神!

描写学习的成语 篇5

1、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2、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描写学习态度的成语。

3、临阵带兵书:比喻平时不学习,临到出阵作战才去学习兵法。

4、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5、忘餐废寝: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6、刺股悬头:形容刻苦学习。同[刺股悬梁"。描写学习态度的成语。

7、师逸功倍:师:学习;逸:安闲。比喻善于学习的人,用时不多,收获很大。

8、不愧下学: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9、师其意不泥其迹:师:效法;意:意图;泥:拘泥;迹:前人留下的言论。学习前人的理论只能学习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死守它的具体做法。

10、水积成川:川:河流。指水积多了才能成为河流。比喻在学习上日积月累,必然能成才。

11、半工半读: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个人学习方案。

12、善诱循循:善:善于;诱:引导;循循:有次序的样子。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13、晚生后学: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

14、贪多嚼不烂:贪图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学习,图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15、博学笃志:笃:忠实,一心一意。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16、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17、车在马前: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18、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9、蓬赖麻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学习成为好人。

20、冷暖自知:水的冷暖,只有饮者自己知道。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21、力学笃行: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22、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23、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24、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

25、浮光略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同[浮光掠影"。

26、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27、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28、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29、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30、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31、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32、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33、穷日落月:白天连着晚上。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34、恃才不学:恃:倚仗。倚仗自己有天才,不用心学习。

35、不耻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36、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37、广师求益:师:效法,学习;益:进步。多方面学习,以增进学识。

38、燃膏继晷:燃: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点上灯烛,接续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与学习。

39、刺骨悬梁: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40、钝学累功: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41、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无从增长知识,提高才干。

42、师心而不蹈迹:师:效法;迹:前人留下的言论。学习前人的理论只能学习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死守它的具体做法。

43、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44、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45、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如不努力推进,则会随水流后退。比喻学习或做事须克服困难,奋勉向前。

46、思而不学则殆: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思:思考。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使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7、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48、切磋琢磨: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

49、圣人无常师:圣人:旧指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常:永久的。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

50、笃志不倦: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

51、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52、为人师表: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53、发愤忘餐: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关于学习的成语 篇6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

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十年读书 谓长期努力于学业。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不愧下学 愧:惭愧。

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绩学之士 学者,学问渊博的人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

品学兼优 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不学无术 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才疏学浅 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调嘴学舌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斗酒学士 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笃实好学 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笃信好学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笃学不倦 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笃学好古 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顿学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鸿儒硕学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好学不倦 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记问之学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家学渊源 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教学相长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口耳之学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困而不学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困而学之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临池学书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末学肤受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勤学苦练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

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学浅才疏 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学究天人 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学贯中西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牙牙学语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学老于年 指青年人的博学。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学以致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学步邯郸 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学富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学而优则仕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学无止境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学而时习之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真才实学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勤学好问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博学洽闻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不愧下学 犹言不耻下问。

不学无识 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才学兼优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长材茂学 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

虫鱼之学 指繁琐的考据订正。

村学究语 谓迂腐浅陋的言辞。

描写学习的四字成语 篇7

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学而不厌、废寝忘食、博览群书、学富五车、

勤学苦练、专心致志、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勤学好问、韦编三绝、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映雪读书、开卷有益、夜以继日、引锥刺股、

十年寒窗、闻鸡起舞、好学不倦

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

才学兼优、虫鱼之学、斗酒学士、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独学寡闻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

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不学、款学寡闻、力学不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曲学诐行

勤学苦练、上当学乖、宿学旧儒、硕学通儒

通才硕学、通儒硕学、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

文人学士、晚生后学

学习的成语 篇8

饱学之士、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不愧下学

不愧下学、不学无识、不学无术、才疏学浅、才学兼优

长材茂学、虫鱼之学、村学究语、道山学海、道学先生

调嘴学舌、斗酒学士、独学寡闻、笃实好学、笃信好学

笃学不倦、笃学好古、笃志好学、断织劝学、钝学累功

顿学累功、高才大学、高才绝学、高斋学士、孤学坠绪

邯郸学步、好学不倦、宏儒硕学、鸿儒硕学、绩学之士

记问之学、家学渊源、教学相长、钜学鸿生、口耳之学

款学寡闻、困而不学、困而学之、力学不倦、力学笃行

临池学书、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

勤学好问、勤学苦练、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

曲学诐行、诠才末学、上当学乖、市民文学、硕学通儒

宿学旧儒、通才硕学、通儒硕学、晚生后学、枉辔学步

文江学海、文人学士、文宗学府、下学上达、效颦学步

敩学相长、新学小生、学步邯郸、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

学而优则仕、学非所用、学富才高、学富五车、学贯中西

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学浅才疏、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学识渊博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书学剑、学疏才浅、学无常师、学无止境

学以致用、牙牙学语、一家之学、以学愈愚、鹦鹉学舌

鹦鹉学语、用非所学、幼学壮行、真才实学

关于学习的成语 篇9

1、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2、不耻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3、好学不倦: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4、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5、群起效尤: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

6、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7、居安资深:形容安心学习,造诣很深。

8、然糠自照: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

9、以学愈愚:谓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10、敬业乐群: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11、幼学壮行: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12、枕典席文: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13、困而学之: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14、敏而好学: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15、孳孳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16、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17、日以继夜: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18、顿学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19、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20、下学上达: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21、不足为法:足:值得;法:效法。不值得学习、效法。

22、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23、晚生后学: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

24、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25、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26、困而不学: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27、蓬赖麻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学习成为好人。

28、不愧下学:愧:惭愧。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29、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30、鸿鹄将至: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31、开华结果: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

32、学如登山: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33、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34、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35、用非所学:使用中需要的本领,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

36、春诵夏弦: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37、力学不倦: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38、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39、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40、为人师表: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41、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42、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老师。

43、力学笃行: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44、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45、万世师表: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46、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47、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48、钝学累功: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49、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50、贪多嚼不烂:贪图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学习,图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51、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52、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53、鹘仑吞枣: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54、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55、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56、跬步千里: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有恒,不要半途而废。

57、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58、盈科后进: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59、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60、断织劝学: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61、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62、夺胎换骨: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63、贪多务得: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64、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65、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66、切磋琢磨: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

67、冷暖自知: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68、胡服骑射: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69、鹦鹉学语:鹦鹉: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鹦鹉模仿人学习讲话。比喻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亦作“鹦鹉学舌”。

70、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71、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72、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73、车在马前: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74、继晷焚膏: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75、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76、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77、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78、学如穿井: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79、抗颜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80、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81、抗颜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82、循常习故:循常:遵循常规。习故:学习陈旧的作风。遵守旧规,沿袭先例。形容因袭保守,不愿变通。亦作“循故袭常”、“履常蹈故”、“遵常守故”。

83、鲁斤燕削: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84、汉人煮箦:汉:汉中地区,在今陕西省。箦:席子,此指竹席子。汉中有个人把家里床上的竹席子当作竹笋来煮着吃。比喻仅靠肤浅的知识去生搬硬套而不认真学习真知的荒唐行为。

85、三迁之教: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描写勤奋学习的成语 篇10

1、废寝忘食:废,停止。寝,睡觉。忘,忘记,食,吃饭。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2、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3、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4、悬梁刺骨:形容刻苦学习。

5、韦编三绝:勤奋努力的读书,把书都读烂三次。

6、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7、手不释卷: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释:放下;卷:指书籍。

8、攻苦食淡: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9、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10、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1、勤学苦练:勤奋、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12、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13、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14、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15、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

16、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17、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18、孜孜不倦: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样子。不倦,不知疲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十分努力。

19、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20、磨穿铁砚:磨穿了铁铸的砚台。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21、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22、坚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23、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24、 攻苦食淡: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25、 绝少分甘: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关于学习的成语 篇11

1、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时,恰逢程颐正在睡觉,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2、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3、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4、凿壁偷光

5、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6、邻居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7、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里借书来读。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致力读书,欧阳修最终成为一代名家。

8、答:关于好学而学有所成的成语故事:

9、“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10、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11、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12、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13、囊萤映雪。囊萤是指晋代的车胤由于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很多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指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来看书。

14、有时候,江泌白天工作太累,到了晚上还是努力提起精神看书,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江泌的学问越来越好,终于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15、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16、手不释卷

17、胸有成竹

18、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19、汉朝时期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20、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终于有了文化。

21、凿壁偷光(匡衡):

22、晋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然而读书读到半夜的时候往往会打瞌睡,为了不因此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

23、牛角挂书(杨素):

24、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25、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26、古代善于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闻鸡起舞

27、负薪(xīn)挂角

28、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29、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江泌的人,江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爸爸瘫痪、妈妈又常常生病,江泌白天要去外面工作赚钱养家,晚上还要帮妈妈做事,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上学读书。

30、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

31、萤囊映雪(车胤)

32、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33、悬梁刺股【成语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34、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35、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开始发奋读书。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经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36、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年轻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37、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描写专心学习的成语 篇12

1、砥志研思:专心致志,深思钻研。

2、忘寝废食:寝:睡觉。废:废止,停止。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连睡觉、吃饭都顾不上了。

3、忘餐失寝:忘记了吃饭,顾不得睡觉。形容专心努力。

4、日旰忘食: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5、皓首穷经: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6、心有鸿鹄:鸿鹄:天鹅。多形容学习、工作不专心。

7、潜神默思:指专心致志,认真思索。

8、一心为公: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9、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10、臧谷两亡:臧、谷:两个人名。臧和谷一起放羊,一个去读书,一个去赌博,结果都丢了羊。形容做事马虎大意,不专心。

11、潜精研思:指专心钻研。

12、心无旁骛: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13、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14、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15、潜心笃志:指专心致志。

16、心无二用: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17、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18、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19、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20、下帷攻读:下帷:放在室内悬挂的帷幕,表示与外界隔绝。比喻专心读书。

21、一个心眼:指专心一意。比喻很固执已见,不知变通。也比喻同某人思想很一致。

22、废食忘寝:废:停止;寝:睡觉。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志。

23、不知寝食:犹言废寝忘食。形容异常专心、努力。

24、笃学不倦: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25、研精毕智:犹研精竭虑。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26、鸿鹄将至:鸿鹄:天鹅。天鹅马上就要飞来了。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27、敬业乐群:敬业:违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28、潜神嘿规:指专心谋划。

29、洗耳拱听: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同“洗耳恭听”。

30、臧谷之羊:臧、谷:两个人名。臧和谷的羊。形容做事马虎大意,不专心。

31、执一无失:执一:专一;失:过失。非常专心,没有出现过失。

32、聚精凝神:聚:集合,会集。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

33、口称三昧:佛教用语。指专心念诵佛经而达到拔除杂念、心神平静的境界。

34、日旰不食: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同“日旰忘食”。

35、心不二用:心思不能同时用在两件事上。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36、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37、寝馈书中:馈:吃饭。读书很专心,吃饭睡觉都忘记了。

38、得其三昧: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39、凝神定气: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40、痀偻承蜩:痀偻:曲背;承:粘;蜩:蝉。驼背老人粘蝉。比喻做事专心才能成功。

41、用心用意:犹言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42、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43、笃志好学: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44、潜精积思:指专心钻研。同“潜精研思”。

45、心神专注:专注:专心致志。把全部精神集中起来。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描写学习的.成语 篇13

1、夙夜匪懈:解释: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2、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3、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4、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5、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6、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7、艰苦卓绝:卓绝:极不平凡。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8、勤学苦练:勤奋、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9、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10、力学不倦: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11、绝甘分少: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12、学如登山: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13、力学笃行: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14、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15、群起效尤: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

16、夺胎换骨: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17、志坚行苦:行:行为。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18、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19、磨穿铁砚:磨穿了铁铸的砚台。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20、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21、只争朝夕: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22、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23、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24、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25、笃志不倦: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

26、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27、分甘绝少: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28、顿学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29、坚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30、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31、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32、无的放矢: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33、坐薪尝胆: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34、广师求益:师:效法,学习;益:进步。多方面学习,以增进学识。

35、手不释卷: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释:放下;卷:指书籍。

36、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37、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38、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39、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40、枕戈尝胆: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

41、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

42、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老师。

43、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44、悬梁刺骨:形容刻苦学习。

45、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46、刺骨悬梁: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47、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48、穷日落月:白天连着晚上。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49、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50、坐薪悬胆: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51、幼学壮行: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抱负。

52、万世师表: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53、十年磨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54、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55、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56、铁面枪牙:比喻坚忍不拔,刻苦自励。

57、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58、镞砺括羽:比喻人刻苦磨练,力求精进。镞砺,磨砺箭头;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

59、废寝忘食:废,停止。寝,睡觉。忘,忘记,食,吃饭。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60、攻苦食淡: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61、断织劝学: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62、鹘仑吞枣: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63、夙兴夜寐:解释: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64、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己。

65、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66、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67、孜孜不倦: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样子。不倦,不知疲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十分努力。

68、坚苦卓絶:坚毅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

69、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70、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71、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72、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73、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74、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75、坐以待旦:待,等待;旦,天亮。坐着等天亮。多形容勤恳。

76、钝学累功: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77、学如穿井: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78、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79、匡衡凿壁: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80、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81、发愤忘餐: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82、刻苦耐劳: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83、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

84、绝少分甘: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85、大可师法:师法:学习效法。值得学习和效法。

86、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描写学习的成语 篇14

描写人勤奋学习的成语

1、废寝忘食:废,停止。寝,睡觉。忘,忘记,食,吃饭。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2、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3、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4、悬梁刺骨:形容刻苦学习。

5、韦编三绝:勤奋努力的读书,把书都读烂三次。

6、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7、手不释卷: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释:放下;卷:指书籍。

8、攻苦食淡: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9、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10、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1、勤学苦练:勤奋、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12、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13、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14、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15、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

16、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17、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18、孜孜不倦: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样子。不倦,不知疲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十分努力。

19、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20、磨穿铁砚:磨穿了铁铸的砚台。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21、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22、坚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23、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延伸阅读——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 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 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 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随月读书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江泌的人,江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爸爸瘫痪、妈妈又常常生病,江泌白天要去外面工作赚钱养家,晚上还要帮妈妈做事,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上学读书。有一天晚上,家里的人全部睡着以后,江泌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突然,他看到窗外的月光好亮,江泌心想:“这么亮的月光,我可以用它来看些书,就不愁没钱点灯看书了。”可是,月亮会慢慢移动,江泌就拿着书随着月光一边移动一边看书,直到月光不见为止。有时候,江泌白天工作太累,到了晚上还是努力提起精神看书,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江泌的学问越来越好,终于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后来,大家就用“随月读书”来形容一个人用功读书,不怕辛苦的精神!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