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作文 > 民风民俗作文范文(优秀14篇)正文

《民风民俗作文范文(优秀14篇)》

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编辑帮大家整理的14篇民风民俗作文范文。

民俗作文 篇1

我的家乡每年都要过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而每一个节日都有它传统的风俗习惯。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赏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的风俗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为老年人过的节日。这些节日都非常有意义,但是我最想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国的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当过了农历腊八节后,新年就快到了。每年的农历腊月三十是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喜气洋洋,门口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人人脸上都满面春风的,到处都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这是个团圆的夜晚,一家人无论是在天南海北,都要赶回到家里,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年夜饭。大家边看春节晚会,边聊天可幸福了。吃完晚饭,我们小孩儿便可以拿着烟花在院子里或街上尽情地玩耍,而大人们也会聚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我们把这叫做守岁。到了夜里十二点的时候,天空中便会响起了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竞相开放,这五彩缤纷的天空真是太美了。直到很晚,我们才慢慢地回去睡觉。第二天一大早,你就会听到“新年快乐,红包拿来!“的欢声笑语。这就是大年初一,这天才是真正的春节。而“新年快乐”这句话是我在春节里说的最多的语言。早晨起来,我就跟着爸爸去各处的亲朋好友家登门拜访,俗称“拜年”。有的亲戚还会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这是长辈给小辈的,俗称”压岁钱“。对我来说,在新年里收红包才是最快乐的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临了,家乡的风俗也就在这一代代的传承中延续!它如烟花般绚丽,不停地在我脑海中浮现……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2

清明节到了,我很想念您——外婆!这只是一个借口,不是清明节,我依然想念您!

虽然我今天无法赶到外婆的坟前,但是我知道外婆一定是最开心的,因为在今天我们很多亲人都特别的想念您。

我三月份回家参加了奶奶的七十大寿,去给外婆扫墓,插亲。感触很深。

很多时候,我们做晚辈的都是感受不到他们对我们深沉的爱,有时候或许还觉得他们多滤了。随着我慢慢长大,知道了有很多事情是我不能控制的,比如人的生老病死。

从小我最喜欢外婆,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在农村里是个很平常的人。她对我特别的好,有什么吃的总是留着,等我周末从枝江赶到那里吃,记得有几次我很小的时候,她偷偷给我吃东西,其实吃到的东西已经坏掉了,我不懂,吃完了就拉肚子,妈妈还会怪她!不可否认,外婆很偏心,她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我一个外孙。按道理说应该喜欢的是孙子啊,可是她从小就特别疼爱我,常常也会引起妈妈的话语。

在我上初二那年,我父母协商要离婚,问我跟着谁?我当时很迷茫,我说我想跟着我外婆过日子,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就算世界上的人都离弃了我,我的外婆不会!虽然最后没有如愿,但是我还是在心中有个想法,等我安家了,把外婆接过来跟着我住!结果还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外婆被查出来是癌晚期,我悲痛欲决!

总是等到我还没有做到的时候就失去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曾经答应外婆要陪她坐飞机去上海玩的@!

我亲爱的外婆,您在天堂还好么?

民俗的作文 篇3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民风民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了,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了?”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了。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民风民俗有趣吗?

民俗作文 篇4

寿诞丧葬

福建重视给长辈祝寿,写民俗的作文。福州传统是男庆九,女庆十。比如男人六十大寿,必须提到五十九岁那一年做,因为“九”与“久”谐音,象征着长寿。此外,在正寿前一天,必须先做“镶寿”。即在寿诞前一天,把小辈们送来的寿烛在祖先灵前全部点燃,三碗寿面分别插三朵纸花,族内小辈对过寿者叩拜,然后落座喝酒赏乐。小辈如果有钱,可请儒道设堂念经,替过寿者向北斗星求福寿,称“拜斗”。

福州丧葬习俗十分繁琐和奢侈。当逝者弥留之际,亲人必须将其床上蚊帐拆卸掉据说是为了让死后的灵魂好出窍;逝者断气后,必须为死者更衣,并在大门口“贴白”放炮。然后派人四处报丧,再准备好装满土沙的大脚桶,将素烛点燃后插在桶内,将其放置逝者床前地上,仿佛为死者奔赴黄泉路上照明。逝者脸上需盖上白纸,以示阴阳有别。

信仰禁忌

福建民间普遍存在着对树木山石的崇拜。凡是较为古老的树木,都被看作为有灵气的神木。如枫神、榕神、樟神、松公等。其中榕树作为吉神化身而更受信仰。无论城镇乡村,大凡在浓荫蔽日的著名古榕下,都会有人在树下敬香,祈求平安。

福州的生活禁忌可谓无处不在。主人请吃饭是,往往将饭盛得山般高,客人尽可以表示吃不了这么多,将饭往主人饭碗里拨,但千万不要犹豫不决,更不要顺手将筷子插在饭碗上,这样极不吉利。因为福州在供奉灵堂棺头时,有一碗装得爆满的“丧食”,上面直插一双筷子。赴结婚宴席时,不能将盘碗重叠,否则就意味着重婚。说话禁忌更多,“要碗饭”应称“来碗饭”,以避要饭之意。

饮食与饮茶

在我国京、鲁、闽、粤、苏、皖、川、湘八大菜系中,闽菜别具一格。

福州菜是闽菜的主要代表,有着独特的风味。福州菜肴用料和调味均以地方材料为主,操作注重刀工、火候,色、香、味、形俱佳,烹调上擅长炒、熘、煨、炖、蒸、爆诸法,其主要特点是:(一)善用糖。福州人煮菜,喜用糖调味,偏于甜、酸、淡,与川菜、湘菜多用辣椒形成不同的风格。用糖可以去腥,用醋是酸能爽口,适合福州炎热气候口味;淡是为了保存原味和鲜味。(二)常用糟。红糟是福建特产,福州菜肴有炮糟、淡糟、醉糟等十余种用糟法。此外,在调味品中也有用虾油。(三)多汤菜。福州菜善于以汤保味,有“百汤百味”之说。汤是闽菜的`精髓。福州菜花色品种有20种以上,其“佛跳墙”、“淡糟炒竹蛏”等都是名扬海外的名菜。

福建雨量充沛,多红黄土壤,具有种植茶叶的优越条件。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白茶和紧压茶是我国六大茶类,除主要为少数民族饮用的紧压茶外,其他五大茶类福建都有大量生产,且几乎每县都产茶,与浙、湘、皖、川并列为我国五大产茶区,其中一些珍品,如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福鼎“白毫银针”等闻名遐迩。福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南唐时闽北已有“北苑御茶园”,饮茶风俗为全国最盛之地,已成“家不可一日无茶”,

希望你满意哦

民俗作文 篇5

从小到大,我去过许多城市。其中除北京外,呆得最多的大概就是天津了。

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许多亲人大多都住在天津。因此,每年春节,每次放假,我们都会回到天津,我也便有了许多熟悉她的机会。快板、相声、风筝魏、泥人张、煎饼果子……她从不缺少各式各样新奇、逗乐的文化和玩意儿。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贴吊钱了。每年春节,天津人都会在窗上贴上红纸做的“吊钱”,寓意来年红红火火,万事如意。这吊钱,一贴就是一年接一年。这种习俗,除了天津,似乎在其他地方都很少见了。然而有一次,我却在离天津极远的一个小城遇见了她。

那是数年前,云南的一座古城。

那次,我们在家中贴好吊钱,便出发去旅行。到达小城的那天,正是元宵节

我在古老的街道上漫步着,享受着雨后空气中湿润的味道。忽然从街边的一家小铺中,飘出了一阵汤圆的香气。循着香气,我踱入了一家古香古色的小店中。口中芝麻馅的甜味在舌尖上缓缓融开,刺激着已有些疲乏的味蕾。抚摸着有些粗糙的木桌面,静静品味着缕缕余香。恍惚间一丝奇异的感觉漫上心头:这里虽是异乡,却为何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抬头四顾,我发现了窗上飘飞着的一排火红的吊钱。

我猛地一震。转向在一旁休息的老板,问道:“老板,您也是天津来的吧?”他抬头看了我一眼:“对啊,怎着,你也是?”他突然兴奋起来了。我们便攀谈起来。

窗上的吊钱不住地翻飞着,似乎也因遇到故人兴奋起来了。我们聊着天津的亲人,天津的住处,天津的习俗。听着老板热情的天津话,越发感到亲切与温暖。“这吊钱,是我特意让家里人从天津寄过来的。”老板指着窗户说,“别的地儿都买不着!”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了,街上的灯火也一盏一盏亮了起来。

夕阳已在地平线附近徘徊,我与老板道一声“元宵快乐”后,也起身准备离开。在街道的转角处,我又一次回头望向了那家小店,火红的吊钱仍在飘扬着,像在与我告别。

转过拐角,那吊钱再也望不见了,夕阳也终于下定决心沉了下去,可我的心中仍暖暖的。望着元宵夜的月,我的旅程仍在继续……

如今,小城的名字早已忘却了,但却仍忘不了那窗上的一抹红和比它更红的热情。

我家的民俗作文 篇6

我的家乡是清丰,各地过年的习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门,但都有幸福美满的欢乐寓意。

农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气,我家乡的腊八节差不多就算是春节的开始,也就是说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了。特别是家乡的农会,商店的老板会把店里的商品都搬出来,给客人们选购。家乡的腊八节标志着春节的慢慢到来,同时家乡还有说这样一种说法“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日还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腊八粥,胃里热热的,心里暖暖的。在这个粥里放入了各种豆、米,足足有八种以上的谷类进行熬制,这不仅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

现在农民生活好了,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小孩们最喜欢的却是那甜甜糖果儿,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红红火火”,这也是春节必备之一。再有就是买花炮了,那包装精致的柳叶鞭,更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还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这是家乡的孩子所盼望的,穿着新衣服,心里那个美呀!

年三十那日走在大街上更是热闹,小孩们成帮结队的在大街上放花炮,无忧无虑的跟朋友们走街串巷。特别是各家各户都做着美味的佳肴,散出的那个味道,那真是香味扑鼻呀!下午黄昏时,火红的对联开始上门了,喜气洋洋的对联迎接着祝福,迎接着春天,迎接着各路大神的到来。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饺子了,我们在家门口放鞭炮,而奶奶们却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烧香拜神,烧元宝,拜五神,企求他们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吃着香香的饺子,看着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乐融融,快要睡觉的时候,长辈们会在我们的枕头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点钟,家乡还有起五更的习俗,我就跟在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后面就开始先给?爷爷们?奶奶们磕头,然后再给爷爷、奶奶磕头,哈哈哈,小小孩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去逛庙会、走亲戚了,我们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后面,去买好吃的东西,在亲戚家还可以挣到压岁钱,呵呵,心里那个美呀!真希望天天过大年!晚上的节目就是放烟花了,看着那一朵朵绽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这就是我农村家乡的春节,是不是很美呀!

民俗作文 篇7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十分趣味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明白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并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应当问:“你家酸鱼淹多久”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她理也不理你。原先,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必须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立刻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啦!要细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趣味吗?

民俗作文 篇8

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民俗特点,比如:新疆民俗之新疆的传统婚礼,揭开新娘的盖头也是一个郑重其事的仪式,由婆家的女性长辈来揭开新娘的盖头。然后举行结婚典礼;云南的贝叶古乐,系西双版纳傣族古老的传统音乐,包括民间古今传唱的民歌乐、歌舞乐、赞哈乐三个大类。民歌乐,包括傣语称为甘哈嘿尚、浪笙、甘哈赛叮、哈蒿多、甘哈鲁玩等诸种。

而我们这儿也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让我来讲一讲我的老家的除夕吧!我们老家是在临安,在这儿过年吧!就很有浓郁的地方的。特色!我们这儿到了除夕,就非常的热闹,到处都是鞭炮声,‘碰,碰,碰……。’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带这满嘴的笑容。我当然也是笑不容嘴了,(哈哈)。到了晚上,我就更开心了。因为要吃年夜饭了,晚饭我要吃两次,因为第一次是吃奶奶家的年夜饭,第二次是吃外婆家的年夜饭,所以二次我都要省着点吃,不然的话吃了第一次,第二次就吃不下了。(哈哈),二次年夜饭都非常的丰富,我看得都眼花缭乱了,(哈哈),饭吃好了,接下来,就是收压岁钱了,我这次收的比较多,(哈哈)。到了晚上8点,联欢晚会开始了,这次联欢晚会我看的很快乐,到了12点我已经想睡觉的不得了了。匆匆得吃了一下夜宵,然后,匆匆的洗漱了一下,就上楼去睡了。这次除夕,我过的很开心。我们中国有许许多多的民俗,希望它们能够传承下去!

民俗作文 篇9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独特的节日习惯,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傣族泼水节,西藏的雪顿节等。在这些节日中,汉族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插艾叶、赛龙舟、帖春联与倒福、舞龙灯、赏月等习俗,又有许多显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间风俗,如新疆维吾尔族有最富民族特色的顶碗舞、盘子舞、手鼓舞等,以及婚丧嫁娶时的抓饭习俗;广州的凉茶、迎春花市习惯,等等。在这些民俗民风中,无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魅力。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民俗民风可谓是形式多样,五彩斑斓,极其广泛、丰富,写作时可以选取某一个方面进行提炼写作。话题里提示,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在节日中的风俗习惯或饮食文化,选取自己认为最熟透的一个题材进行写作。无论哪一种题材,都必须深入挖掘这种民俗习惯的艺术魅力与强大的生命力。

2、我们可以从众多的民俗民风中选择一个极小的细节方面来写,在一次春联的张贴中,一次花灯的制作中,一次龙舟的竞赛中,从这些细小的事件里反应出中国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与辉煌的艺术魅力。

3、无论是淳厚朴实的节日习俗,还是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无论是共有的传统节日,还是各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无论是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还是丰富多彩的饮食样式;无论是对风俗根源的探索,还是对习俗形式的研究,最终都要为表现“民俗民风的艺术魅力”服务。

4、体裁多样化,形式丰富化。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再现某一传统节日的真实情景,表现百姓生活的多姿多彩:剪窗花,踩高跷,变戏法,舞狮子,耍龙灯,逛庙会等等传统文化习俗。可以写成散文,可以采用一线串珠的方法,从各种习俗中拾取相关的内容将之串在一起,来丰富文章的内容,渲染节日的欢快、喜庆气氛;还可以查找相关资料,写某种民间习俗的来历与传承,揭示这些习俗与百姓生活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对这些习俗编写小故事,以童话、民间故事、小说等形式表达出人们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总之一句话,写法可以多种多样,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从而表现中国民俗文化的强大魅力。

民俗作文600字 篇10

旧北京的天桥一带是北京平民的文化娱乐、饮食商业集中区,过去天桥一带的生活今天都浓缩在新建的天桥乐茶园里了。这处茶园位于著名的天坛公园西北端,是一座仿古建筑。

大厅前设舞台,内摆黑漆硬木八仙桌椅,两厢有出售各种京味儿小吃的门脸。身穿中国旗袍的服务小姐来回斟茶。付帐也必须用中国的`古旧铜钱--你可以在现场用现代货币兑换,真可谓是完完全全的旧时风貌。

茶园的节目也是一台"民俗大串演",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老天桥"八大怪"的表演,这八大怪可谓是老北京人心目中的大偶像。他们的表演分为文活、武活。文活有孙宝财、毕学祥表演的双簧,胡玉民、傅宝山合说的对口相声,田宝善等九人的吹奏鼓乐,张善曾的"白沙撒字",罗浩然的拉洋片,潘长林的古典戏法,杨永祥的口技等;武活有周茂兴、李宝如等人的中幡、摔跤和硬气功等。

北京的庙会是一种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民间性娱乐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赚他们的钱,渐渐地又成为定期的活动,所以叫"会"。

庙会多在春节举办,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表演,丰富的京味小吃和民间工艺品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秧歌、高跷、旱船、舞狮,玩钢叉、弄虎棍、打锣鼓,更有舞"中幡"者,将一面缎质红旗系在7米长、碗口粗的竹杆上,一会儿用手、一会儿用臂、一会儿用嘴、一会儿用额,抛起又接住,十分惊险。

民俗作文 篇11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表舅表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表舅一个,小表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表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表舅他们出门了。小表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民俗作文 篇12

今天是2月26日,元宵节。我想给大家讲一下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

在古代,正月就是农历的元月,夜晚被称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圆月之夜,汉文帝就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为什么是汉文帝呢,因为当时他平定了“诸吕之乱”,感叹太平盛世来之不易,因此取了这一天与民同乐,表示庆祝和纪念。这就是元宵的由来。

古代过元宵节要做很多事情。古时候的人们要举办舞龙灯、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和扭秧歌等民俗活动,真是热闹非凡呀!现在,我们元宵节的主要活动就是吃汤圆、舞狮子和猜灯谜。猜灯谜和吃汤圆是宋朝开始流行的,当时的猜灯谜是把写好灯谜的纸条贴在花灯上,猜中的有小奖励。当时的汤圆叫浮元子。现在,南方包的叫“汤圆”,北方滚的叫“元宵”。

今年元宵节我吃了汤圆,还和妹妹放了烟花。虽然汤圆是现成的,也没看到灯会和月亮,但是一家团团圆圆,照样很开心。

希望每次元宵节都能这样度过!

民俗作文 篇13

中秋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秋这天,我们大家都习惯吃月饼。但是日本人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而越南的人喜欢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这么做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那里的小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中秋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不但是因为那天可以有圆圆的月亮看和可以吃到月饼,更重要的是中秋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节日!

民俗作文 篇14

3月1日,神奇小队在吴山广场河坊街举行了火红楼道火样情,中华文明我继承的活动。一开始,大家一起聚在一起,注意力都不在寻访上,而是对着一些玩具出了神。但走在何坊街上,各处商埔林立,到处都有新奇的玩意,走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发现了桂花酥,只见两个正壮年的男子,一人一锤的在捶打桂花酥,越打越薄,不会儿一块桂花酥就成了,在我们不停的要求下,他们让我们也参与捶打桂花酥。我们一个一个轮流,你捶一下,我捶一下,一块桂花酥就完成了。

接下来,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吹糖人的老爷爷,我们看到了一些带

颜色的麦芽糖,在老爷爷的手下听话地变成了一只只羊、一只只鸡,以及各式各样的动物。老爷爷说这是他从他师傅那学来的,要吹成小动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吹的气不能太大,太少了,要均匀的控制。然后他说可以让我们也试一些简单的吹法。陈书颢想吹一匹马,但是因为难度太大,老爷爷让他吹成了一个葫芦,哈哈,他还为此不高兴呢,但这传统的手艺也不是我们一学就会的呀,吹成一个葫芦已经不错啦。

传统的文化还有很多很多,等待着我们去慢慢发现,并继承它们,让这些传统的东西一代一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