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正文

《高三历史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时间:

  北洋军阀是近代中国革命期间涌起的地方反动势力,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三历史北洋军阀统治建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三历史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一、教学内容:

  复习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4)—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二、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

  五、教学过程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时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

  2、根源:半封建性和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3、性质:封建、卖国的反革命军事、政治集团。

  3、过程:

  ①清末:1905年袁在天津小站练兵,利用师生、部属关系,笼络大批亲信。

  ②1905年: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建立北洋新军六镇,形成雏形。

  ③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后,帝国主义选中袁世凯为新工具。

  ④1912年: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集团掌握了政权。

  ⑤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分为直、皖、奉三大派系

  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一)袁世凯的黑暗统治(1912--1916年)

  1、外交:出卖国家民族利益 举例:

  2、内政:违背民主潮流(对内专制独裁事实有哪些?复辟倒退过程?)

  ①大搞复辟活动:A、政治上 B、军事上 C、刺宋案,镇压二次革命。

  ②加紧复辟帝制:

  第一步: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后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

  第二步:1914年炮制《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将大总统的权利扩大到几乎与皇帝一样。接着修改《大总统选举法》。暴露其当皇帝的野心。

  第三步:公开恢复帝制(1915年12月12日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社会条件

  (1)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革命果实反被袁世凯窃取。因此,复辟封建君主制度的社会基础尚存。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处心积虑复辟帝制,他用最高统治地位及兵权加强独裁统治。其地位、兵权和实力是他得以复辟帝制的主要原因。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为独霸中国,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

  (4)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的涣散导致反袁斗争软弱无力,致使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得不到有效遏制。此外,袁世凯上台后,为制造复辟的思想舆论,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也起了一定作用。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1)尽管袁世凯手握大权和北洋军,但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3)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4)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

  三、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年)

  1、割据局面出现

  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黑暗统治:①内:独裁、倒退②外:卖国。

  3、影响:大小军阀各霸一方,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空前灾难。

  3、近代军阀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1)军阀分裂及割据混战

  (2)府院之争(其实质是美、日争夺对中国控制权的矛盾)

  (3)张勋复辟

  (4)对德国宣战

  4、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1912年3月《临时约法》;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2)1913年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

  (3)1915年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4)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

  (5)1915年底护国运动

  (6)1916年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

  (7)1917年孙中山《讨逆宣言》——反对张勋复辟

  (8)1917年“护法运动”——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

  (9)、1915年新文化运动

  (10)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11)1920年,第二次护法运动

  (12)1922年7月,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

  (13)1923年2月,“二七罢工”(教训)

  (14)1926年。北伐战争。

  五、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束

  ①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北伐;②1928年6月,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③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

  典型例题

  ●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围绕这一焦点展开了哪些斗争?斗争的实质怎样?斗争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焦点: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斗争:

  ①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但最终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政权,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 革命派颁布了《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宋教仁组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但被袁世凯刺杀。

  ③ 革命派掀起二次革命,结果被袁世凯镇压。之后,袁又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了《临时约法》和内阁制,在思想文化上大搞尊孔复古。在政治上封建复辟。

  ④ 孙中山倡导护国运动,袁世凯的复辟在全国斗争高潮中失败。

  ⑤ 张勋乘府院之争重新复辟,革命派发动反复辟斗争,复辟丑剧再次失败。

  ⑥ 段祺瑞重掌政权后拒绝国会和约法,实行封建专制独裁,革命派掀起了护法运动,结果失败。

  实质: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说明:

  ① 辛亥革命影响深远,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任何违反历史潮流的复辟注定失败。

  ②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争取民主共和,屡战屡败,一直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走到尽头,革命呼唤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

  (1)毛泽东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是什么?

  毛泽东在文中认为帝国主义压迫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行不通的主要原因。

  (2)你是如何认识的?结合中国民主革命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证。

  毛泽东这段话是在总结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教训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不允许中国独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不足,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史实略)

  ●比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异同,其结果说明了什么?

  同:①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中国。②领导者:孙中山。③方式:进行武装斗争。

  异:①原因、对象、结果异。

  二次革命:刺宋案和善后大借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

  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卖国和复辟帝制。

  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②参与者异:

  二次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护国运动:全国各地人民、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其他各派政治势力。护法运动:西南军阀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③结果异: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失败;护国战争胜利(护国运动失败)。

  说明:①没有自己武装,单纯依靠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只有以失败而告终。②革命只有依靠广打大人民群众才能成功。③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相关文章

1.高考历史知识点:北洋军阀的统治及复习策略

2.2020高三历史复习60个必考考点,高考历史答题模板

3.高中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点归纳与高中历史大题最强答题模板

4.高考历史最难的题

5.2020高三历史复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史万能答题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