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三过家门而不入优秀2篇正文

《三过家门而不入优秀2篇》

时间: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优秀2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过家门而不入 篇1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洪、制、治、严、紧、因、事、劲、终”9个生字,重点识记“洪、治、因、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洪水、制服、治理、因、终于”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三节,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3.能根据提示,运用本课积累的词语,说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三过家门而不入

质疑:说说你的理解和不解

谁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字典、老师、同学的帮助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

3.指名读,集体评议。

三、自学课文。

1.说一说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学生自学。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

5.质疑问难。

6.答疑解疑。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分组练习。

2.推荐朗读。

五、开展讨论。

如果你是禹,你会放下工作,回家探望亲人吗?

六、进行拓展阅读。

同学们,我国自古以来洪水就特别多,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为了中国的水利而前仆后继,课文中的大禹就是其中最为的中国治水利的英雄,那么,中国为什么多洪水?中国的水利情况又是怎样的?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又又哪些内容是书上所没写到的?大家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查阅一些资料看一下,也可以写下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24、三过家门而不入

一过家门听骂声,

二过家门闻笑声,

三过家门哨口信,

治好洪水转家门。

作业 朗读课文。

过家门而不入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9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

2、朗读课文,做积累词语8个。

3、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给课文续编“禹制服洪水后与家人团聚的故事情节”,和同学合作,说说演演。

4懂得国家利益重于家庭利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读读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过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四岁让梨,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吧。这些故事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1出示课题:40.三过家门而不入

2学习生字:“入”

3比较字形:入—人

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1) 三过家门而不入?  (2)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要三过家门而不入?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带着刚才的几个问题听课文录音

2交流

三。初读课文,小组学习字词

1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禹吧!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字、小组学习

洪、淹、姓、猛、逃、灾、紧、踏、凶

(1)任选两个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出它们在字典的第几页,并大声读准它们的字音。

(2)交流记字好方法

形声字:洪、淹、猛、逃、踏

编顺口溜:姓

据字想义:灾、紧、凶

(3)你觉得最难写的是哪个字?

指导书写:逃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禹为什么治水呢?默默读第1小节

(1)指名读

(2)师生互读:古时候。。。。。。老百姓有的。。。。。。有的。。。。。。

(3)说话训练:*(       ),同学们有的(       ),有的(         ) 。

(         ),(      )有的(      )有的(          ) 。

2禹为了治水又是怎么做的,和同桌一起读读2、3小节,有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1)质疑

理解:郑重、(换词法)慎重、严肃

(2)师生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读

(4)出示表格,练习说话

同行的人说 禹想 禹说

回家住几天吧  灾情严重,治水要紧

你还没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

3 师: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情传开了,大家治水的劲头更足了。结果——

引读第4节

4读了课文,你觉得禹是个怎样的人?填空:(     )的禹

五 课外延伸,语言实践

1师:XX年后,洪水终于被制服了,禹回到了家和妻子、儿子见面时的情景会怎样呢?

2小组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教学效果反馈 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很多说话练习:禹为了治水____________;古时候------老百姓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禹三过家门时是怎么想怎么说的。说话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锻炼了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