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0篇正文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0篇》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本文是细致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10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2.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3.通过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了解虎门硝烟的历史背景,观看《虎门销烟》电影。

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虎门销烟相关历史资料背景、活动评价单、板贴。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

2、使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这一话题,知道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知道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活动一:提示背景,引入课题

1、出示罂 粟花图片,初识“***”。

2、师述:在中国历有那么一个年代,***充斥了市场,两百多万人深受其害,“东亚病夫”这一耻辱的称号由此而生!(出示相关历史资料图片)

1839年,林则徐向皇帝上书:“***不禁,中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皇帝派他前往广州查禁***,于是就有了“虎门销烟”这一中国历不朽的一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这一课中的《虎门销烟》。

活动二:了解毒品害处,揭露侵略野心

1、师述:虎门销烟的“烟”指的就是***烟。

2、讨论交流:***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3、小结:***这种杀 人不见血的毒品,它使无数中国人因染上毒瘾而丧失劳动力、战斗力。英国强盗向中国大肆倾销***是要掠夺我们的钱财,使我国陷入危难之中。

4、师述: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毒品家族日益壮大。(出示图片现代毒品)据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死于吸毒人数超过10万。截至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114.04万。每年因吸毒约耗费390亿人民币。

5、交流你所知道的毒品危险生命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例。

过渡:1893年6月3日,在广州虎门海滩,上演了大快人心的一幕一一销毁***!

活动三:了解虎门销烟过程,体验大快人心之感

1、出示珠江三角洲地图,标一标虎门所在位置,找一找珠江所经流域。想一想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

理解虎门位置的特殊性:靠近沿海,是***走私入口的大门。

2、读一读故事,了解虎门销烟过程。

3、师简介林则徐,出示:

“***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读林则徐的话,体会其禁烟的决心。

4、出示“约2万箱,重达119万千克”一系列数字,想一想:这些数字说明什么?

5、观看电影片段“销烟”,看广场英雄纪念碑上十幅浮雕中的第一幅仔细观察销烟现场的布置、气氛,林则徐的神情动作,士兵、群众的动作、反应,谈谈体会。

小结: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抗外敌,虎门销烟之举销毁的不仅仅是***,更是“东亚病夫”的形象,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6、参观林则徐纪念馆,表达敬意

活动四:体悟耻辱,解析《南京条约》

1、过渡:第一次***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出示《南京条约》内容,并进行解读。割地:割让香港(破坏领土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相当于年收入的1/3多,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进行经济掠夺)

协定关税:(无法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

3、出示英控海关和跑马厅的照片。

4、第一次***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得寸进尺,变本加厉,他们不满足于第一次***战争中从中国掠夺的利益,又发起了第二次***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活动五:你说我说,香港前世今生

1、阅读“香港回归”材料,谈谈感受。

2、小讲坛: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联系昨天,感受今天,畅想明天”

3、总结:今天,古老的中华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我们唱着“东方红”,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日渐强盛的崭新年代。让我们牢记:只有发展,只有国力的强盛,这段屈辱的历史才不会重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罹劫过程,初步了解近现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过程方法:初步培养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腐 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牢记“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士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达到引领学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奋发图强的目的。

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这里收到了一位法国大作家雨果的来信,让我一起来听一听。“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2、听了雨果的这段话,你脑海中的圆明园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疑问吗?

3、但是,这一奇迹现在已荡然无存,留在我们眼前的只有几根残缺的大石柱。它们静静地站在那里,像一座纪念碑,诉说那段屈辱的历史一板书:圆明园的诉说。

二、学习新课,体验明理

活动一:惊叹圆明园的辉煌

师: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现在却只留下这些残垣断壁。那么,你知道圆明园在哪儿吗?你知道多少关于圆明园的故事?

师小结:气势恢宏的建筑,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不知凝聚着古今中外多少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因此,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板书:万园之园

活动二:惋惜圆明园的毁灭

1、令人遗憾的是,令人悲愤的是,这“万园之园”竟被一把无情的火烧成了灰烬,那么,火烧圆明园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这把无情的大火把我们引以为豪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片灰烬,毁于一旦。一一板书:毁于一旦

2、想一想,当时的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掠夺、焚烧?[出示课件]南京条约的内容,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到条约的心情。

3、师:是的,只要是有良知的中国人看到这份条约都会感到无比的愤怒。可是还有比这更令人愤怒的事,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你们知道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吗?

4、圆明园如果存在于现在的中国,它还会遭到掠夺吗?为什么?(不会,因为中国强大了。)从哪可以看出中国强大了?(生自由说)

三、全课总结,深化情感

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的美、侵略军的无耻以及清政府的昏庸,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同学们,历史虽然过去,但是警钟依然长鸣,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用心铭记这段耻辱的过去,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行动起来努力建设我们强大的祖国,让圆明园从此不在哭泣。最后让我们在这雄壮的国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2021人教版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要求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②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尽和整除,约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下面三组题。

(1)23÷7=(2)6÷5=(3)15÷3=

11÷3=1.8÷3=24÷2=

2、观察并回答。

(1)上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3)如果用整数a表示被除数,整数b(b≠0)表示除数,可以怎样说?(让学生看教材第49页关于“整除”的一段话)

3、思考: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①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

明确三点②商必须是整数缺一不可

③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4、除尽与整除的区别与联系。

(1)像6÷5=1.21.8÷3=0.6我们只能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

(2)除尽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数,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

整除被除数和除数(不为0)都是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三整无余)

师: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表示的是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们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约数和倍数关系(板书课题: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1)让学生看教材第50页有关约数和倍数的一段话。

(2)小组讨论: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意思?

(3)在复习的第1题中,请你指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约数?为什么?

(4)倍与倍数意义一样吗?

如:15是3的倍数,表示15能被3整除。

1.5是0.3的5倍,5倍表示1.5除以0.3的商。

(5)注意事项。让学生看教材第50页的注意。

三、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51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3、做练习十一的第2题。

4、做练习十一的第3题。

5、做练习十一的第4题。

60的约数有。

6的倍数有。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课后反思:

给学生以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的探索学习掌握概念。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3

教学 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买来了12副乒乓球拍,每副15元,一共花了多少元?怎样列式?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概花多少元?

新课标第一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想法真不错!

二、探究新知

师:×12到底得多少哪?请同学们开动动脑想办法,看谁能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或手中的学具,最先争夺智慧星——算出这道题的结果。

师:会动脑筋,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你们觉得这个方法行不行?

师:错,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你们认为呢?

师: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师:说说看!

师:真巧妙。

师:可以吗?算算看。

三、提升

师:这样也可以,同学们非常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它们之间有联系?

……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乘数是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方法很多,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在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4、培养学生认真严格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设问:我们学过哪些计算?(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填空回答。

①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或者只有(),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又有(),要先做()后做()。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二、新授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1)板书例1:3.7-2.5+4.6  3.6×6÷0.9

然后设问

①这些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③如果用“第一级运算”代替“加、减法”,用“第二级运算”代替“乘、除法”,运算顺序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①的叙述。

④再概括一点讲,这句话可以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①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完成例1的计算。

4、教学例2.

(1)板书例2:35.6-5×1.73,6.75+2.52÷1.2,然后设问

①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

②运算顺序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②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把没有做完的继续做完。(一学生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3)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习题。

5、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1)填空。(出示,学生口答)

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统称为()。

②加法和减法叫做第()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级运算。

③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级运算,后做第()级运算;如果有两种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里面的。

2、课本第39页做一做。

四、作业。

练习十第1、4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3、集体讨论法。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精心选题,多层训练,——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__,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

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8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

(2)指名让学生板演。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思考:第①题中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

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答出: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接着问他们:你们认为第②小题中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答出:把201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因为乘法分配率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就是一个难点,所以这里我也会强调一下,让孩子们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然后继续提问: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等。)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__,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环节:精心选题,多层训练。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用幻灯片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在本环节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2021人教版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况,引入新知

1、出示石块

问: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什么是石块的体积?

极书课题。

2、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制定测量方案。

问:能直接用公式吗?不能怎么办?

3、小组派代表介绍测量方案。

学生观察石块

想一想,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测量方案

学生的测量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取一个正方体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块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水的体积,也就是石块的体积了,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块前的水的体积与放入石块后的总体积之差。

方案二:是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方案三:可以用细沙代替水,方法类似于方法一、方法二。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定测量方案。

引导学生探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实验

让学生按各自小组制定的方案小组合作进行测算。

小组代表领取所需测量工具,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并且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把不规则的石块体积转化成了测量计算水的体积的方法不只一种。

三、试一试

1、在一个正方体容器里,测量一个苹果的体积。

2、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算

3、小结。

师:通过实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一次运用在操索活动中得到的测量方法去测量其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数学万花筒

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学生听老师讲述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2、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分数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4、培养学生的求异思想与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想与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听故事,引出“平均分“。

2、提出问题: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并说出每份的个数,能在我们学过的数中找谁来表示?

3、师:“我们无法从以前学过的数中找出一个来表示,因此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新的数的表达方式——分数。”

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新知探索

1、(课件出示)出示问题:将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多少?怎么表示?

(将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1/2,读作二分之一)生齐读。

2、(课件出示)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1份涂色,有颜色的部分用分数怎么表示?怎么读?未涂色的又怎么表示?

(1/6,六分之一;5/6,六分之五,5个1/6)

3、生自主学习课本95页内容。

4、(课件出示)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5、(课件出示)看图,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并说一说组成。

6、概念及各部分名称。

(1)像1/2、2/3、3/4、3/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1 分子—分数线2 分母;

(3)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读法:先读分母,加上“分之”两个字,再读分子。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看图写数,读一读,并说说各个分数的组成。

2、根据分数折纸,并说说含义。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忆分数的含义、读法及写法。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2、巩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利用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利用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说分数的意义。

2、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3、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填写1、2后,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4/5、1/5)(4/12、8/12)(3/6、3/6)(3/7、4/7)

重点说说写出涂色部分后空白部分你是怎样思考的?

2、先让学生独立填填后,再说说比较分数大小比较是怎样思考的?

1/4=1/42/8〈2/3

重点说说2/8和2/3是怎样比较的?

3、先引导学生解决第1个问题,学生根据题意收集有关信息,再根据分数的意义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说说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主要用分数进行交流,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充分交流。

4、举例说说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互化的方法,然后独立解决第5题。

5、先独立完成第6题,然后说说比较方法。

6、先独立完成第7题,然后说说思考方法。

三、实践活动:观察年历,独立完成,交流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哪些问题?

四、作业:实践活动出数学报,并说说各栏目所占幅约占这张报纸的几分之几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初步掌握用分解发和割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综合运用平面图性积计算的知识,培养分析。综合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一拼。找一找的过程,体会各种图案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生活中各种物体的组合规律。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验生活中美丽图案的组合规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审美观念和热爱学习数学的思想情。

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灵活地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所学过的基本图形,并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基础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基本的平面图形?

2、他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请学生说一说)

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出示所学过的图形)

师:这些单个的图形称之为简单的基本图形。

师:在我门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由这些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我们称之为组合图形。同学们,仔细观擦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观察了教室内的组合图形,在我们的课本上也有几副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同学们阅读课本。

2、同桌交流图案的组成。

3、小组和作,拼一拼,讲一讲所拼图形的组成。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组和图形?

三、合作探究

1、出示例题4的图。

师:这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是什么图形?怎样求它的面积?先独立想一想再小组交流。 提示。

(1)这个图形有哪些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2)求它的面积就是求哪几个图形的面积?

(3)要求它们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4)教师给出条件,试求出它的面积。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结果。

(1)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再想加。

(2)把组合图形分成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算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以2。

(3)仔细阅读课本,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 教师: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求这个组和图形的面积的? 你认为那种方法简单呢?

总结: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先把组合图形分成易学过的简单徒刑,然后分别求出他们的面积在相加。

四、练习巩固

1、练习二十二第一、二题。

教师出示相关的图形,请同学说说她是由那几种图形组成的。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并讲解)

2、发放练习卡片给学生做一做。

说方法: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请学生上黑板演示计算过程。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可见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用相加的方法,也可以用相减的方法。

3、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下图的面积。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组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应用广泛。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会掌握方法。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

(根据已知条件相加或相减)

方法:分割法或添补法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高。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能借助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三角尺平行四边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呈现情境图。

2、提出问题

(1)“长方形的桌面”,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2)“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是什么意思?

(3)应该怎样制作的长方形桌面?

3、学生用附页1中的图1剪一剪,试一试。

二、认识“高”

1、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不同锯法有什么共同点?(贴平行四边形)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词)

(3)教师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4)教师收集各小组的信息、意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高和底,进一步感受高和底及高和底的对应关系。

2、活动(二):三角形和梯形的高和底

(1)出示三角形,请同学们对比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组汇报,教师收集信息,学生描述三角形的高和底是如何得到的,使学生体会高和底的对应关系。

(3)出示梯形

引导学生说出梯形有几组平行的对边,它的高是怎样得到的。

3、从三种图形的高的描述中你发现了什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高都是垂直线段。)

4、分别找出图形中底和对应的高,并标记出来。

三、画“高”

1、探究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

①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②学生试画,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画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

③师生交流得出:画各种图形的高用三角板画,画出的高更精确。

④师生共议用三角板画图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对齐,从边上的一点画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它的高,用虚线表示,垂足所在的边叫平行四边形的底。

⑤让学生在平行四边形中练习高的不同位置的画法,并在练习中体会和感悟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2、画梯形的高。

(1)出示梯形: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同学们知道梯形的高怎样画吗?

(2)学生独立操作,展示不同作品。

(3)引导学生思考:梯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画三角形的高。

(1)同学们表现都很不错,已经会画两种图形的高了,老师想考考同学们,你们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2)谁想来展示台前介绍一下自己的画法?学生汇报,注意纠正错误画法。

(3)总结归纳三角形高的画法,并在练习本上练习画高。

(4)大家知道三角形的高有多少条吗?有的学生认为有三条,有的学生认为有一条(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教师适时点拨。

四、练习巩固

1、第21页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画出相对边的高。完成后要求小组内互评,说说对小组内同学所画图形的高的意见。

2、第21页练一练第3题

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测量三个同高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说说他们的发现。

五、总结反思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要向老师提出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