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优秀4篇)正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优秀4篇)》

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漂亮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优秀4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过程与方法: 篇1

通过读、讨论来理解青年的特别与专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以及专心致志的优良品质。

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篇2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学 陈旭蓉

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举止特别”“融为一体”等词语时,有意识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习,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聋哑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学生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弄懂了什么是积累材料,怎样积累材料,感受到积累材料之重要。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练重点。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实验小学 郝国娟

本课我在练习设计上比较有特色:

1、第一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聋哑青年”爱鱼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首先理解“忘我的境界”的意思,在到课文中找根据,具体感受“忘我的境界”。在找根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2、第二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聋哑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首先应让学生分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然后紧扣一个“先”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弄清“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过程中,凸现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到了忘我境界的形象,使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锻炼。

3、第三题,重在语言的积累。在朗读与抄写中,体会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自主性练习:

一、读句子,回答问题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1、“忘我的境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先认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部分。把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说说,再简要地写下来。

二、读课文,自由分组研讨以下问题后选出发言人全班交流

1、“金鱼游到纸上来啦”是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鱼先游到我的心里”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

3、鱼“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聋哑青年的外貌是怎样的

他看鱼、画鱼时的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再体会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并选择其中的两三句抄写下来。

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第二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首先看是否正确地理解了两句话的意思,再考察对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是否理解,是否能对“先”字的含义作出正确的解释。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 魏 铮

出示插图:

图上画着许多人围在金鱼缸旁边,看一位青年画金鱼。

利用插图进行教学:

师:这些人中哪一位是画金鱼的青年?

生:中间那一位。

师:怎么那么肯定是他?

生:他手拿画笔和画板。

生:其他人面带笑容,有的在议论,只有他低着头。

师:哦,从神态看出。

生:周围人都在看着他。

生: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看出,课文写了青年的外貌,而图上的青年外貌与第三自然段描写的相仿,所以,我认为是他。

师:能读懂吗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从书上的外貌描写看出,可见你非常认真。

生:我从胸前的厂徽看出。

师:你读书真细心。

生:我从他痴迷的眼神看出。

师:你看他画得多投入呀。

师:如果你在旁边看,会说些什么呢

(想象说话训练)

对教材的思考及对教学的反思:

课本中的插图,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助手,又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时机。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多方面作出辨析和判断,理解外貌描写的特征,作用,并由学生入境入情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发出内心的赞叹。进而充分地感知青年内心世界的美好,产生对青年的敬佩之心。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点评: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上面的读书要求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

4、指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点评:带着问题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作好铺垫。]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聋哑青年举止特别呆呆地站静静地看

B: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纷纷议论相互交谈游到心里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点评:教师有意识的将词语分为三类:A类是聋哑青年观鱼样子的词语,B类是聋哑青年画鱼样子的词语,C类是观众和“我”表现的词语,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和积累。同时用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规范学生语言。又灵活运用词语。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的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7—8自然段。

(1)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七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2)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3)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是怎么赞叹和议论的?

(4)谁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融为一体”的意思。

(5)此时你如何评价这位聋哑青年?

(6)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7)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设计点评: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要落实到关键的字词上,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习得融为一体。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

3、青年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平时如何认真观鱼的特点)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学生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27课

教学目标: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心育目标: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一分钟心理训练:我唱歌,我快乐!

一,导入课文

1,谈话导入:谁最先发现鱼游到了纸上 小女孩为什么这么说

2,让学生找出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

3,自读自悟。

二,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一)学习第七自然段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

1,指名读,自由谈感受。

出示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

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

师:" 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是中国画的两种画法。想知道什么叫"工笔细描",什么叫"挥笔速写"吗理解词语有一种方法叫前后联系法,请大家再读读这个自然段,请你仔细体会体会,哪些词语可以帮助你理解什么叫"工笔细描",什么叫"挥笔速写",把这些词语画出来,最后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生默读,画词,写理解)

(1)引导学生抓住上下文理解词语,自读汇报。

(2)出示两幅"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中国画,猜一猜哪一幅是"工笔细描"哪一幅是"挥笔速写"

3,感受画面,美读感悟

(1)师创设情境:请你闭上眼睛,你现在正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画着金鱼,你一会儿飞快地画出金鱼的轮廓,一会儿……

(2)学生有感情朗读。

4,体会词语表达

(1)师质疑:如果小女孩说的是下面这句话:"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你还会有惊奇的感觉吗

(2)生思考,全班交流

(3)男女生对比读:

"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5,激发想象,快乐表达

(1)引导学生看看插图,注意人们的表情,动作,

想想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

(2)小组畅谈,自由表达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描写青年看鱼的句子。

1,激疑促读,想想青年为什么能让鱼游到了纸上呢 课文中,青年是怎么回答的

2,让学生静下心来默读课文,想一想鱼为什么能游到青年的心里去

(1)出示默读要求:静下心,边读边思考问题

(2)把找到的原因画下来,写下体会

3,指名说——谈感受——指名读

4,齐读感受青年的忘我,说说青年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5,送你一句名言: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件事情,某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三,学习作者观察,描写人物的方法

1,师生一起总结作者观察,描写青年的方法。

(1)说一说课文描写方法:外貌,神态,动作描写

(2)作者对青年的观察细致,目的性强

2,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选择一个人物,说一说他们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试着写下来。

(1)指导观察:抓住外貌特征,神态,动作进行观察

(2)选择感兴趣的一位,按顺序写下来。

3,学生展示试写片度,师生评议。

(1)学生展示自己试写小片段

(2)师生共评优缺点。

板书设计:

27 鱼游到了纸上 (画鱼)

忘我 一丝不苟

鱼游到了心里 (看鱼)

教学策略

运用放松心理训练方法,调整学生心态,使身心放松,让大脑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用问题唤醒学生的记忆,学习新知识建立在学生上一节课的知识基础上。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发学生全脑潜能,实现学习方式的最优化" 研讨课

教学策略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运用视觉加工策略,增强左右脑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词语。

运用过电影法策略,激发大脑左右半球功能,使金鱼的轮廓在脑内浮现出来,有助于理解及感情朗读。

脑力激荡法,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深化理解。

运用快乐学习策略,让学生在无心理压力情况下,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

教学策略

渗透"静心阅读"读书方法,培养学生专注阅读的习惯。

引导学生自由抒发获得的情感体验,获得做事勤奋的情感教育。

运用领会,提取策略,让左右脑合作,抓住图形的特点,并用恰当的文字表述出来。

运用赏识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获得成就感。

运用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通过重点字词的信号提示,有助于学生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