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一教案 > 《七子之歌》教案(精选9篇)正文

《《七子之歌》教案(精选9篇)》

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如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子之歌》教案(精选9篇),欢迎参考阅读。

语文《七子之歌》公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儿女离开母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握教学设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放音乐《七子之歌》) 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板书:七子之歌 闻一多)请齐读课题。同学们请看,这个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教学设计>文章课题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号了)对课文做了怎样的注释?(学生来念101页)从注释你知道了什么?(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七首。教材选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别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请同学来听录音,课文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同学们听时一定要注意。

2.请同学用自己最好的读书姿势再来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来交流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澳门 香港 灵魂 凤阙 吞咽 哭泣 号啕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凤阙:宫殿 号啕:大声哭泣)

(2)指名领读。

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襁褓 掳去 黄豹 狞恶 啖着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襁褓:包裹婴儿用的东西。掳去:抢去 狞恶:非常凶恶)

(2)指名领读。

三、深入理解、体会感情

1.学习《澳门》

(1)指名读第一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澳门离开母亲的太久了,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从哪体会到的?(板书:太久了 梦寐不忘 我要回来)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这三百年里,他们抢去的是我的肉体,但抢不去的是什

么?(我的灵魂、我那颗中国心) 梦寐不忘。(睡觉做梦都不忘记)多少年来我梦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学们请你们想想,当你们离开自己的妈妈一天、十天、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会怎样?三百年这是一段多长的时间,这又是一种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吗?还从哪你能体会出来?

背诵:(6人小组分句读,最后一句齐读,要求不看书)

小组汇报

过渡:《澳门》这首诗表达了儿女离开母亲也太久,渴望回归的强烈的感情,《香港》这个和澳门有着同样经历的

2.学习《香港》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首诗。

我们就以感情朗读汇报交流。

感情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

四、拓展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

2.出示课件:香港、澳门回归资料,教师介绍

语文《七子之歌》公开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法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梦寐不忘、襁褓”等词语。

2、通过背景资料的查询和反复的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意。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流程:

一、了解背景,创景激趣。

1、播放《七子之歌》教学课件

刚才大家在大屏幕上都看到了什么?

2、教师播放20世纪20年代香港、澳门的景象课件。

3、说说你观看后有什么感受?

4、教师小结。

二、介绍作者,点燃激情。

1、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资料。

2、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为了抒发这种迫切的愿望,闻一多先生创作了这组诗《七子之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教师板书:七子之歌,生齐读)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师配乐范读,课文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同学们听时一定要注意。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歌,老师希望你看准字形,读准字音,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3、在朗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觉得特别不好读的词语,来给大家提个醒:

⑴、教师指正读音。

⑵、理解词语意思。

⑶、读词语。

四、指导阅读,教给方法。

1、指名朗读《澳门》。

2、在这首诗中,还有你不理解的词语吗?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学习。

3、再细读这首诗,想想自己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4、练习朗读。

5、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感受?

6、配乐齐读。

五、自学交流,体会诗意。

1、过渡语。

2、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去学习《香港》和《澳门》,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逐首交流汇报:

⑴、抽小组读,评议。

⑵、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⑶、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学完以后的体会。

⑷、教师小结。

六、品读体悟,吟诵表达。

1、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练习朗读。

2、展开朗读比赛。

3、齐读三首诗歌。

七、拓展思维,放飞想象。

1、你知道香港和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归的吗?

2、播放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看完以后,同学们的心情怎样?

3、那么,假如闻一多先生此刻就在现场,看到这样的盛世,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语文《七子之歌》公开课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七子之歌》这首歌曲,能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聆听、学唱及小组合作,能够提高演唱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掌握单二部曲式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

能够掌握单二部曲式结构。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句话是谁说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这句话是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说的,并且这句话被镌刻在了清华大学闻亭下的闻一多先生雕像后边的石壁上。

2.教师朗读闻一多先生的诗《七子之歌——澳门》,并顺势引入新课《七子之歌》。

(二)感知歌曲

1.带领学生朗读歌词,并提问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受?(闻一多先生深深的爱国情怀。)

2.带领学生初步聆听歌曲,并请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

(1)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优美、抒情)

(2)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中速)

3.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且在听的过程中依据旋律进行和歌词的句逗号对这首歌的音乐结构进行分句。最后请学生说出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单二部曲式)

(三)深入学习

1.教师弹琴范唱,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曲谱,并引导学生体会呼吸的变化以及二声部的演唱形式。

2.学生经过认真学唱后提出呼吸把我的困难。教师总结,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把一句话唱完整,中间不能呼吸,所以要做到一口气吸到底,像闻花一样。

3.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二声部的演唱方式,加以巩固练习。教师总结(二声部是有两个声部组成的,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声部的和谐统一)

4.带领学生练习呼吸技巧,并纠错。

5.有感情的带节奏朗读歌词。并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师生共同总结(表达了深深的爱国之情)

6.填词演唱歌曲,并分声部演唱,女生唱高音声部男生唱低音声部,并加以鼓励性评价。

(四)巩固提升

分小组自由选择方式为歌曲创编。

(1)选择节奏型,使用课堂乐器或者竖笛,为歌曲伴奏。

(2)为歌曲编创合适的、简单的舞蹈动作。

(3)请各组进行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评价方向:节奏型选编、课堂乐器的编配是否合适、学生之间的配合程度、舞蹈动作是否符合歌曲的主题、能否表现音乐的情绪)。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子之歌》,了解了歌曲的背景,让学生对合唱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作业:请学生课后收集一些其他热爱祖国的歌曲,来进行欣赏。

语文《七子之歌》公开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2、入情入境的朗读诗文。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意,感受诗歌中的强烈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大家会唱的一起跟着唱。

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一起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谁来说说从这首歌里你明白了什么?(世界上只有妈妈对我们最好,和我们最亲。)是啊,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啦,让你离开妈妈一天你愿意吗?离开五天呢?一年呢?能说说理由吗?

看来谁都不愿意长时间的离开妈妈,可是有一个孩子离开妈妈已经有300多年了,你说他该有多可怜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澳门)是啊,澳门在离开妈妈的这漫长悲苦的日子里,受尽了欺凌和压迫,就像歌里唱的像一根草,找不到幸福,找不到欢乐,更找不到安全。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七子之歌==澳门》(板书课题)。这是一首诗歌,它的特点就是文字不多,篇幅不长,但是蕴含的感情却很丰富,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品出味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的品读。

二、品读感悟

(1)品读第一句。

1、(课件出示第一句)学生自读读一句。边读边想:从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3、“妈港”这个名字记录了一段屈辱的`历史,澳门人民很讨厌这个名字,那你能把这种厌恶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第一句)

4、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你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懂?

重点引导弄清:“你”和“我”分别指的是谁?师:澳门把祖国称作母亲,那他就是母亲的孩子。诗人在这里用了拟人手法,说明澳门和祖国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母子关系。

(2)品读第二句。

师:世界上最坚韧的力量就是母子亲情,是任何力量都阻隔不了的。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第二句,谁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学生质疑提问,全班讨论解决。

重点理解“我的肉体”和“内心的灵魂”是什么意思。同学门看看资料介绍,试着自己理解或同学间讨论交流一下。

生:“我的肉体”指的是澳门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资源,甚至包括澳门人民的人身自由。“内心的灵魂”指的是澳门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一心想着祖国的情感。

师:我们弄懂了“我的肉体”和“内心的灵魂”,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看看你能从中明白什么?

生汇报。

师: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这句话道出了澳门人民的心声,那你就把自己想象成资料中那个英勇的沈志亮,把那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感读出来吧。(多人次读)

(3)品读第三四句

师:在离开祖国母亲的这段日子里,澳门人民最想念的人是谁?最想听的又是什么声音呢?让我们齐读第三四句。

生汇报:澳门最想的人是生母。

师:他是怎么样想念生母的,用诗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老师。(梦寐不忘)“梦寐不忘”是什么意思呢?谁有连做梦都想着一个人的经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因为心里想着念着,所以才会梦寐不忘。那我们把这种深深的思念和牵挂读出来。谁有过梦寐不忘的人,谁就先来读。

师:澳门最想听的是什么声音呢?(听母亲叫自己一声乳名。)“乳名”是什么意思?(小名)谁有小名,告诉老师。当妈妈爸爸叫你小名时你心里什么感觉?(幸福,开心,暖洋洋的,美滋滋的)诗人但丁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澳门多么想听妈妈叫自己一声小名啊!如果你就是澳门,你要怎么把自己的心声说出来呢,我们试着读一读三四句。(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4)、品读最后一句。

师:澳门尽管和祖国母亲分隔了太久,尽管被列强夺去了土地和自由,但澳门人民心里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坚定的信念是什么?齐读最后一句。

生:那个坚定的信念是“我要回来!母亲!”

三、拓展深化

1、课件播放澳门回归时的画面,学生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谈谈看完后的体会。

2、出示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介绍各图案的寓意。

3、闻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中写了七处失地,大家知道其他六子都有谁吗?(课件出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师:“我要回来!母亲!”不仅仅是澳门的心声,也是其他这六子的呼唤,让我们和这六子深情的呼唤“我要回来!母亲!”,同时这也是那些圆明园里被抢走的国宝,大敦煌至今流散在外的艺术珍品的共同心声,让我们和他们再次高声呼唤“我要回来!母亲!”。

现在只有台湾与祖国母亲还隔海相望,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也将满怀欣慰的回到母亲的怀抱。同学们,祖国的和平,统一和发展,我有责任,你们有责任,全世界的华人都有责任。那就让我们师生一起怀着这份深深的感情,殷殷的期盼共同读这首诗歌。(音乐响起)

四、歌声润清

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再次感受那歌那情。(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共同跟唱。

五、板书设计七子之歌==澳门

澳门祖国

儿女母亲

我要回来

语文《七子之歌》公开课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能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同学自身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

教学步骤: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俺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俺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局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俺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俺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

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六、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考虑:

1、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俺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

同学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香港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

十、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平安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身的母亲,台湾回归俺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俺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考虑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十一、同学门说的都不错,俺们也有理由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俺们静静地等待着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业设计:

考虑: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自身有那些巨大的影响?

《七子之歌》教学反思 篇6

一、想像入手,读中悟情。想像是学生把文字变成形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及时切入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通过朗读再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想像,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更深的体会了感情,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染;又通过朗读,进一步品味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凸现了语文特点。如我引导学生想像在澳门被侵略者掳去的究竟是什么?让学生体会不仅仅是生命、是财富,更重要的是尊严、是主权……在此基础上我追问:“作为一个澳门人,看到自己家乡的土地被占,资源被抢走,没有做人的尊严,他会怎样?”使学生不由的产生与当时澳门民众一样的悲愤之情,一样的伤心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中悟境,一、感悟与质疑和谐相生。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疑问。在本课的学习中,在读通顺诗歌的基础上,我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解与疑惑。提倡让学生质疑,并不意味着让学生的疑问左右课堂,把阅读课上成质疑问难课。我紧紧把握好教材,明确重点难点,对课堂教学的目的进程做到了心中有数,将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中,如学生提出的为什么称为“妈港”?掳去肉体是什么意思?对学生提出的枝节问题如生词的意思,我灵活处理,让学生互相解决,从而牢牢把握课文的中心。

读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这样的朗读才会“有声有色”,这样的朗读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作者生生流动着的感情。

三、创设情境,激趣生情。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子之歌》教案 篇7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诗歌的阅读,更应体现这一教学理念。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利于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在诵读与表达中,给学生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至3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介绍作者,创景激趣

1、课件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2、指名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互相补充。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其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

3、教师补充谈话。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教师板书:七子之歌,生齐读。)

4、理解课题。(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之际,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大型记录片《澳门岁月》,其中的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门》。“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澳门、中国台湾等七个地方)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首感人至深的主题曲吧!

[利用资料了解作者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为体会诗意做铺垫。]

二、了解背景,点燃激情

1、伴着《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教师播放背景知识课件。

2、说说你观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香港、澳门、中国台湾等地相继沦陷,广大人民被奴役、受欺压,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早一天回到祖国的怀抱!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几首诗,体会这种思想感情。

[听歌曲、看课件、谈感受,既充分了解了诗歌的时代背景,又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更好的体会诗意奠定了基础]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师配乐范读。

2、自由朗读;同座互读互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4、重点读准以下字音。

qiǎngbǎo lǔ mèi què níng dàn

襁褓掳去梦寐凤阙狞恶啖着

zhīgāo háotáo yīnyūn

脂膏号啕氤氲

[这首诗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词较多,教师先范读,有利于学生的正确朗读;配乐☆☆朗读可以更好地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

四、指导阅读,教给方法。

1、指名学生朗读《澳门》。

2、说说“妈港、襁褓、掳去、梦寐不忘”等词语意思。

3、再细读这首诗,想想诗歌表达了什么意思?你读完后,有什么体会?(生自由发言说意思,谈体会。)

4、教师小结:“澳门”离开祖国已经三百年了,它怎能不渴望回归呢?

请同学们再认真自学后面的两首诗歌,进一步体会。

五、自学交流,体会诗意

1、布置学习要求:用刚才的方式学习《香港》和《台湾》,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自学,教师巡查,适时给予指导点拨。)

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教师积极参与到小组之中,掌握各组讨论情况。

3、逐首交流。(1)指名读,评议。

(2)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风阙、狞恶、啖着、脂膏、号啕、琉球、氤氲等)

(3)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学完以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香港、澳门、中国台湾等地离开祖国,就好像失去母亲多年的子女一样,他们多么渴望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呀!特别是每首诗歌中的那句“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来?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引导与点拨、对学生独特感受的珍视与鼓励,更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品读体悟,演唱表达。

1、指导朗读。(1)师范读其中的一首诗歌。(2)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练习朗读。

2、展开朗读比赛。播放《七子之歌?澳门》乐曲,指名学生朗读,评议。

3、齐读三首诗歌。4、学唱《七子之歌?澳门》。

[多种方式反复诵读,学唱歌曲,抒发激情,启迪思想。]

七、拓展思维,改写诗歌。

1、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当家作主,帝国主义列强再也不敢来侵略我们。香港、澳门两地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被赶出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回到中国的主权范围之内。但目前中国台湾与大陆尚未统一,我们深信,最终定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播放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3、看完以后,同学们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骄傲……)

4、那么,请你们设想一下,假如闻一多先生今天也在场,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5、生自由发言。(不必要求统一答案,学生畅所欲言,怎么想,怎么说都可以。)

6、港、澳门已经回归。中国台湾与大陆最终也将实现统一,那这几首诗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就请同学们试着改写其中的一首诗歌吧!

7、生改写诗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8、展示。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改写的诗。评议。

[通过观看影像资料、设想以及改写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使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八、试背诗歌。

1、个人背诵。

2、同桌互背,检查。

3、教师背诵。

4、全班齐声背诵。

九、布置作业。抄写诗中最喜欢的一首。

点评:

本课设计主要体现了三个“注重”。

首先,注重了信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资料,实际就是让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其次,注重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启迪和熏陶。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设计旨在通过大量的学习实践活动,采用品读与演唱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所获得的情感体验逐步加深,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感受与理解诗歌的过程中,提高欣赏与评价能力,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第三,课内外有机结合,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观看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设想闻一多先生的感受,改写诗歌以及搜集其它几首诗来阅读,都是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的有效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的能力。

《七子之歌》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篇8

一、闻一多在上世纪20年代写下的这篇《七子之歌》,传达了他怎样的心声?

一方面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另一方面也传达了他坚定地相信这些被分裂掠夺的祖国的领土必将最终回归的信念。

二、诗歌简析

《七子之歌》由七首独立的短章组成,它的总的主题体现为每一首诗最后的语句:“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一声声沉痛而急迫的呼喊,终于迎来了历史的光荣回应。如今这一切该回来的,都已经回来。剩下惟一的台湾宝岛,它的回归也终将是不可逆转的。

由于每一首诗都是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手法写成的,所以他所写的每一座城市港口,都具有自身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特色。

采用了拟人化的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不但便于自报家门,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一种归属感的亲情,使每一首诗都灌注着被掳掠的血肉之躯的疼痛感。

融历史感与现实感于一体,是这一组诗的又一大特色。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所孕育的伟大人物,是民族的精英。他们能够唤起我们强烈的自省意识,也鞭策我们奋发图强。

七子之歌·知识点

一、词语积累

邶(bèi) 自怨自艾(yì)

愍(mǐn) 迄(qì) 襁褓(qiǎng bǎo)

掳(lǔ) 梦寐(mèi) 啖(dàn)

氤氲(yīn yūn) 遗骸(hái)

硇洲(náo) 髁(kē)

二、作家作品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闻多、闻亦多,字友三。湖北浠水人。早年就读于武昌两湖师范学校附属高等小学、北京清华小学。1922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入芝加哥美术学院、科多拉多大学美术系学习。同期开始诗歌创作。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曾参与创办《大江》杂志,同时与徐志摩等主编《诗镌》,致力于新诗形式的研究,曾提出极具影响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理论。1928年参加新月社,参与创办《新月》杂志。后历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任西南联大教授。

1941年皖南事变后,积极投身民主运动,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执委、云南省支部宣传委员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坚决反对内战,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发表了强烈谴责国民党特务暴行的演说,当晚即遭暗杀,走完了他诗人——学者——民主斗士的光辉道路。

闻一多不仅是杰出的诗人,并且在有关古典文学的研究上建树甚多,他对唐诗、《诗经》、《楚辞》等的研究,考证精细,多有创见。其学术著作具有很高价值

《七子之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歌词、旋律特点的基础上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在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控制好音准和声音。

3、在歌曲的情感体验、表达过程中,与政治、历史、地理等横向学科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4、在艺术处理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点:

1、在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要注意音准和声音。

2、通过歌词、旋律、节奏的理解和运用,准确地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音准和声音的控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学唱今天的新歌之前,老师想为大家朗诵一首诗,《七子之歌——澳门》(朗诵)。

师:这首诗诗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从美国归来后创作的,当时,他看到祖国满目,无比悲痛,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这是其中的一首。在1999年举国上下欢庆澳门回归的时候,李海鹰先生把它谱写成《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这便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歌。 板书: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词

李海鹰 曲

师:七子,指的是被列强割据的七块地和人民,它包括香港、九龙、澳门、广州湾、威海卫、旅顺、大连。

二、通过地理、历史知识的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地理,那哪位同学能简单的告诉大家澳门所在的地理位置,并介绍一下澳门的基本情况?

生: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组成,面积约为十六万平方米。

生:澳门原来是渔港,在明代,海上运输时期,是南方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现代,成为了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

师: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地,但是由于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它曾经有过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历史,你们知道吗?谁能说说?

生:因为清朝在***战争中失败,1887年签订了中葡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葡萄永驻管理澳门”,澳门从祖国怀抱中被分离出去。

师:是的,但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宣告结束,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怀抱,我们都经历了那神圣的那一刻,今天我们一起来唱好它。

二、范唱新歌,初步感知

(1) 教师范唱

(2) 讨论

师:听了这首歌后,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好它?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好它?能为大家讲讲你的体会吗?(可以就速度、风格特点、思想感情等各方面讲)。

生:我觉得这首歌速度不快,应该用中速来演唱,演唱时要富有感情,好像后段的音调比前段一下子高了很多。

师:对,大家再想一想,歌曲整体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澳门人民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回归之情。

师,很好,这便是词曲作者共同表达的一种心声,我们演唱时要把握好这种感情基调,才能唱好这首歌。

三、主动学习。

1、朗诵歌词

师:同学们,在古代,古人就讲究“字正腔圆”,说的是正确的吐字咬字是唱好歌的前提。因此,在唱歌之前,一定要走准确地朗读歌词,要有感情,之一歌词的音韵与节奏。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曲,它的词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近代诗,是个本身就有它的平仄和节奏。好,让我们先读一读,同学们先自由朗读,前后的同学可以讨论,然后老师再请同学读。

(在这一教学环节,力求让学生发音准确,处理好每一句的逻辑重音、节奏,以及诗歌高潮部分的感情表达。)

2、视唱曲谱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首歌歌曲的拍号是什么?

生:拍号是4/4拍。

(1) 跟老师学唱曲谱

(2) 齐唱

(3) 个别唱

3、视唱歌曲,为歌曲分段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把歌词加进来,跟着老师小声地唱一唱。

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根据音高的特点,很自然地分成两段呢?谁能为大家讲一讲?

生:1----10小节是一段,十一小节以后是第二段。

师:对,我们请女同学把第一段唱一唱。(女同学唱)

师:这段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缠绵的思念之情。

师:大家说得很好。歌曲的第一段在中音区迂回盘旋,对祖国母亲倾诉着缠绵的思念之情;第二部分向高音区发展,强烈而坚定地表达了迫切回归的心情。

板书: 结构

音区

情感

中音区

缠绵的思念之情

二段体

高音区

迫切的回归之意

四、情感表达,评价交流 师: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唱一遍。

师:下面我们分别请两位同学来演唱这首歌曲。(两位同学演唱) 师:请大家说一说,这两位同学演唱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请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完毕后,老师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师:同学们,我们讲话时都有重音,重音一般都是要着重强调的意思,歌曲也是一样,一般在强拍,以及时值较长的音上,都是需要突出表达的。还有就是在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要注意音准和声音。

师:最后,我想请两位同学来领唱前部分,我们其他的同学来演唱后部分,在演唱的时候,请注意老师刚才指出你们演唱的时候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演唱《七子之歌——澳门》,大家不管是在学唱,还是自己演唱的时候表现得都非常不错,老师很满意。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黑暗的旧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军阀割据、列强横行,祖国被帝国主义瓜分,但这一切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宣告结束。正是因为祖国的日益强大,我们才迎来了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但是我们也知道,中国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发奋图强,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到那时,中国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怀抱的。到那一天,让我们再谱一首团圆曲,再唱一支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