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二教案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最新5篇正文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最新5篇》

时间: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篇1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程标准]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点]

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导入①)

补充完整本课导言中的小故事(由学生讲)

(导入②)

日内瓦会议录相

(导入③)

毛泽东接受罗马尼亚大使递交国书仪式小故事

[讲授新课]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建国初期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说一说]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策略?

[材料分析]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①�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②�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

[比一比]

①�你知道最早和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吗?

②�到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7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得到25个国家的公开承认,你能说出这17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吗?

[材料分析]

(材料)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法外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100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处。赔偿白银13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①�以上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历史现实?

②�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导致了怎样不同的后果?

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比一比]

①�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③�哪两位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国家,能用几个动作表示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每组选两名)

[补充]

关于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由来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放录相《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创设历史情境

(动脑筋)

①�万隆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中国代表团此去会遇到哪些困难?

③�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④�假设

a、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b、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

⑤�中国代表团是怎样因势利导扭转局面的?

⑥�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故事会)

同学们讲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小故事

(小品表演)

万隆会议现场报道

采访周恩来总理

(动脑筋)书74页

(补充资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小结]

(谈一谈)

1、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外交成就,谈谈你的感想?

你知道什么是“万隆精神”吗?“万隆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适用吗?(请举例说明)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篇2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学习目标

1、掌握: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新中国成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万隆精神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3、归纳:建国初与五十年代新中国外交成就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美、苏对中国的不同外交态度

三、学习过程

(一)知识网络梳理

外交政策:奉行�������������� 政策

外交关系:1949年同������� 等17个国家建交

时间:������ 年

内容:

(二)典型例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科技等取得重大成就,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与多少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列举周恩来在20世纪50年代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

(三)达标测试

1、新中国成立的一年里,与多少个国家建交���� (�� )

a . 17������ b.� 16����� c .15��� d.18

2、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26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3、《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说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反殖反霸,与亚非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c、一边倒,不屈服���������������� d、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

4、中国为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而提出的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反对殖民主义����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互不结盟������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d、平等互惠

6、对于万隆亚非会议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会议

b.共同探讨了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c.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展现中国领导人的外交风采是在

a.1953年中朝韩美谈判签订停战协定������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

a.党与党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民族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d.国际组织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材料分析: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家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申明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材料中“这些原则”指什么?

⑵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出的?

⑶请说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

课堂小结

反思:

作业:

15课学案达标测试答案:

1、a�� 2、d� 3、a� 4、a� 5、a� 6、d� 7、c� 8、c

材料分析: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3年由周恩来提出

3、�略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篇3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 )

a.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内政

2、从中国政 府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所起的作用中可以看出������������� (�� )

①中国政府热爱和平②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 ③周恩来具有杰出的外交才能� ④帝国主义势力已不堪一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中国 与哪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越南、柬埔寨�� b.泰国、印度��� c.印度、缅甸�   d.缅甸、泰国

4、我国政府在与哪国政府的代表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印度��� b.印度尼西��� c.缅甸��� d.越南[来源:学§科§网]

5、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

a.印度�� b.缅甸��� c.苏 联���� d.美国

6、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 )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7、关于亚非会议表述错误的是:���������������������������������� (�� )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b.共同探讨了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

c.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下列关于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是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的�� b.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c.只适用于亚非发展中国家�� d.解决民族争端的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请回答:

⑴上述内容通常被称做什么原则?

⑵上述原则最早提出于哪一年?这项原则是何时由哪些国家共同倡导发表的?

⑶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速 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外交的策略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多做工作、有所作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局面。

请回答:

⑴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⑵21世纪的中国外交政策该是怎样的?

三、简答题:

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四、活动与探究

“假如你是参加万隆会议的中国代表,面对会议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和对中国的猜忌、敌视和污蔑,将如何准备你的发言?”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a 5、c 6、c 7、d 8、b

二、材料分析题

1、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⑵1953年;1954年6月,中国、印度和缅甸等国共同倡导发表的。⑶这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⑵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中国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三、简答题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利,和平共处。

四、活动与探究

答案符合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即可。本题旨在考查对“ 万隆会议精神”的理解。答案不具惟一性,但必须从召开 会议的宗旨和国际大环境中去考虑。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篇4

【课程导入】

近代中国的外交是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外交。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1861年甚至发生了国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怪事:清政府听从列强建议,让美国人蒲安臣代表中国去办理外交!

195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了九人的代表团,代表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第一次登上了联合国讲坛。中国代表的发言,在会场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评论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叩头外交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的真正意志已从自己代表的言语中表现出来了。”新中国书写了哪些新的外交篇章?取得了哪些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吗?什么是“万隆精神”呢?

学完这一课,你就会明白以上诸多问题。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新中国建立后,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有人说是因为在朝鲜战场上扬了威,有人说是在日内瓦会议上大露锋芒,有人说是因为“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或不同的意见,请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

2.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请列举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最早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朝鲜  b.苏联  c.越南  d.印度

2.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 )。

a.1953年,中印两国谈判时  b.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c.1954年,国际日内瓦会议上 d.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

二、读图题

上面两幅历史照片反映的外交事件是什么?请简要说说周恩来在这两次会议上对新中国外交作出的贡献。

【资料:】

1954年4月至7月,为了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日内瓦出席国际谈判。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使一直不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在事实上不得不认可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了打开外交的新局面,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新中国,中国政府代表团进行了精心准备。4月24日,当头戴黑色宽边礼帽、身着黑色长大衣的周恩来总理走出机舱时,立即成为舆论界关注的焦点。中国代表团全体人员的着装差不多一个样,队伍整齐威武。大批新闻记者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地抢拍照片。当日,世界各大报纸都刊登出了自己的报道:“日内瓦来了一连中国军人”,“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了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连手提箱也都相似……”

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以超人的智慧和才能,积极灵活地展开外交。当和西方国家代表团唇枪舌战的时候,《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充满人情味的中国戏剧片成了日内瓦会议场外的热门话题。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感情,周恩来把片名翻译为《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组织放映,并邀请与会的外国代表和新闻记者观看。云集日内瓦的外交官们感慨地说:周恩来不仅用艺术促进了外交,同时也把外交变成了一门艺术。

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的出色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思维拓展】

假如你是建国初期新中国的一位外交官,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出席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面对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没有承认我国,面对许多国家对我国的不了解和怀疑,甚至面对一些别有用心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诬蔑和攻击,你将如何去应对这一复杂的局面呢?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篇5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①了解新中国建国初外交形势以及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

②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主要活动。

基本技能:

①识图解图,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的能力,能灵活运用知识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对比鉴别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

②善于提出问题,并在独立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积极解决问题;

③学以致用,编写、表演历史小短剧。

教学过程与方法:本课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所以提出问题尽量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出发,导入新课。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欲望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以学生合作闯关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在每一关的问题设置上力求科学,想办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另外,为增加学生学习内驱力,可以将学生分配成若干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设置组与组竞赛环节。最后,通过编写历史小短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还原”历史、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新中国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既需要正确的外交政策,也需要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

②周恩来堪称中国形象的代表,他的魅力、智慧、精神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教学依据

依据“初中历史主体性教育教学”原则,力求做到两点:其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出并解决问题;其二,以激活学生思维为目的,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①掌握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重点、难点的突破: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外交活动都是以它为前提展开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鲜明强烈的两张图片给学生视觉和感受上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分析得出结论:要想在国际上赢得尊重,首先要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独立自主,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依托。

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主要通过两个步骤完成,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建国初期我国的国际环境。认识这一原则提出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它的内容。其次,设计了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序这一练习。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实际学生重新排序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对每一个词的了解,重新认识、理解、内化这一原则的过程。

建国初期,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可以通过图片“建国初期中国外交形势”,显示与中国建交和封锁、孤立中国的国家,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状态,引导学生回顾解放战争中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本质意图,以及建国初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另外,对于历史知识底蕴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材料,如二战后“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等相关内容。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

具体教学过程

投影显示图片

漫画:清政府与八国联军

照片:在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上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看过这两幅图片后,会产生哪些联想?能提取哪些有效信息?

学生1答:图片1能让我想起近代历次列强侵华战争,清政府一味丧权辱国,清政府对外总是被动挨打,它的外交是没有尊严、屈辱的外交;图片2中,中国的气宇轩昂,他与美国、俄罗斯最高领导人处于平等的地位,这说明当今中国独立自主、受到国际承认与尊重。中国政府与外国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学生2答:这两张图片使我想到,一个政府首先要独立自主,才能赢得其它国家的尊重,否则自己都不尊重自己,怎么能赢得其它国家的尊重。就像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驻国际联盟代表顾维钧在请求各国代表援助时,其他国家代表说的那样:你们自己都不抗日,怎么能指望别人替你们抗日呢!那时中国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就使中国失去了其他国家最起码的尊重。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但国家领导人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再以实力为后盾,我们的国际威望自然逐步上升。

学生3答:第2幅图片中能和美、俄领导人并行,也凸现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作用。抗日战争中国损失巨大,牵制了大部分日军,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学生4答:国家的强大决定了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清政府是落后就要挨打;现在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强大了,国际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

教师引导:你们说得很有道理,也非常深刻,尤为可贵的是你们能把中国放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去衡量他的地位和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新中国的外交原则与政策。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我越俎代庖,拟了一个内容要点,同学们可以参考。另外,谁如果产生疑问,可以随时和周围的同学或老师探讨,我们都欣赏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人。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思考并作标记;生生、师生互动探索、交流)

投影仪出示本课要点:见幻灯片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自学时提的问题很好,我也提出几个问题,把大家的问题集中到一起,我按照难度不同设置成“三关”──基础知识关、基本技能关、学以致用关,如果同学们闯过这三关,说明你们这节课是硕果累累的。另外,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也为了彰显现代人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我们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同学们有信心吗?

[基础知识关]

1.����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请问:(1)材料中的“本政府”是哪个政府?当时美国承认的是哪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民党政府)(2)这段材料说明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请在材料中找出关键词支持你的观点。(独立自主,关键词略)

2.���� 建国第一年里,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

3.����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4.����(投影仪出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混乱的词序)班长交给小智一个任务,将新中国的“外交基本准则”张贴到班级板报上,可是小智把每个词的顺序弄混了,大家快来帮帮小智,看谁最快!

5.���� 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缅甸、印度)

6.���� 有的同学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提出来的,中国当时很穷,说出来的话有分量吗?(当然有分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7.���� 1955年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8.���� 万隆会议出现了什么困难?(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9.����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基本技能关]

1.���� 读图《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形势》:建国初期,苏联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为什么不同?(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

2.���� 日内瓦国际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除了上一个问题提到的原因外,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侵朝的美军打得焦头烂额。所以杜勒斯十分敌视中国。)

3.���� 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他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

4.���� “求同存异”方针在万隆会议上具有怎样的“魅力”?(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投影仪出示周恩来形象图:他是谁?请你说说他对中国外交作出哪些贡献?

[学以致用关]

编写小剧本《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除周恩来外,最少还应该设计几个角色?

②他们分别对中国持什么态度,友好?敌对?

③每个角色的台词嘛,让我想想这节课都学什么了……

④我应该还能比别人多点“创新”!大胆假设、合理想象嘛!

学生表演历史短剧:过程略

教师对历史短剧进行简评:特别关注1.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解释是否到位;设计情节是否考虑到国际国内形势;能否扩展更多的内容;2.表演要大方,语言要流畅,注意向学生传输作为优秀的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

引导学生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惑?今后打算通过哪些方式关注国家当今外交状况?

教师建议学生:关注中央四台、适当浏览《世界知识》、多与家长、同学沟通探讨国家时事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