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二教案 > 有的人教案(精选8篇)正文

《有的人教案(精选8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该页是编辑给大伙儿分享的有的人教案(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人说现代诗歌 篇1

有人说现代诗歌

有人说

春天的时候

曾见你有过回来

只是那天你我未曾遇见

窗台的孤挺花已安静的盛开

记得是你送我的心思裁剪

我想,你若能看见多好……

有人说

春天的时候

曾见你窗前徘徊

只是那天我却劳作寝眠

你在梧桐下一直踯躅地来回

其实门地上有我一纸留言

我想,你若低头看下多好……

有人说

春天的。时候

你曾路过门前

仿佛是心事踟蹰不决

你怕现在的模样我会见了伤怀

却未曾见我为你发丝渐白

我想,你若进来坐坐多好……

有人说

春天的时候

曾见你踟躇雨天

你说,那天你忘记了带伞

我们曾彼此手机轻声寒暄

随后陷入长久的默默无言

我欲启齿你还是一直粗心不改

却早已被泪盈湿怀……

《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运用比较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2、透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透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四年多的小学生活,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

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二、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

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教师范读。

2、再读课文

(1)这首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吗?初次见面,必须要真诚:读两遍。

(2)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务必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

(1)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此刻就比对你们不公平。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

(2)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4.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

5.欣赏诗歌。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但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入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交流一下对本诗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资料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请学生用图示法将各个诗节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注意,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两种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诗节分别与上面三个诗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两种不同结局。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资料

1.学生齐读诗歌。

2.品读诗歌资料,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3)比较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比较,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诗节都使用了比较的手法,但每一次比较的角度是不相同的。请大家细读课文,讨论各诗节比较的角度各是什么。

3.品读诗歌语言,要求学生体会以下语句的修改的妙处。

这首诗在选人语文教材时,以前臧克家修改,请大家看下面几例:

(1)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头,想不朽。

(2)原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倒。

改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垮。

(3)原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纪念他

改句: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民永远记住他。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朗读示例: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对于其他诗节,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教师指名部分学生朗读,以检查效果。

六、学习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谈自己的体会:这篇散文《怀鲁迅》是郁达夫的一篇纪念鲁迅的散文,题材与《有的人》相似,表达的感情也基本一致。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发出了贩通电报,荟萃了一夜的行李,第十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青年男女将要破裂似的心肺与紧握的拳头。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小学语文《有的人》教学设计 篇3

《有的人》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上课了。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句英文名言:“ to be or not is a question!”大家试着翻译成中文,看看是什么意思呢?(生兴趣浓厚地讨论)

生⑴:老师这句话的意思是:是或者不是是一个问题!(众笑)

师:(赞许)按大家学过的英语单词的字面意思来讲,的确是这么回事,不过它真正的含义是:“活着还是不活,这是问题。”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句独白。言词虽短,却引发出世人深深的思索:“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今天,我们也来探讨一下这个关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读读臧克家的诗作《有的人》。(板书课题)

师:这首诗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我们在初一年级学习《一面》时已给大家作过详细介绍,还组织大家课外阅读鲁迅轶事,这里就不再多说。请大家把这首诗自由朗诵一遍,看看哪些诗句清楚地体现出是对鲁迅先生的纪念。(生朗读)找出来的同学谈谈你的答案和理由。

生⑵:诗中第二节中有一句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是从鲁迅先生的诗“俯首甘为孺子牛”变化而来的,作者这样写表明对鲁迅先生的纪念

生⑶:还有第三节中的“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是一处。 因为鲁迅先生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题

辞中就提到“野草”和“地火”。

46

师:你们是从哪里找到这些资料的?

生⑶:课文下面的注解中就有嘛!

师:你们读书、预习都仔细,也很讲究方法,如果能完整地阅读一下鲁迅先生的《自嘲》诗和散文诗集《野草》全文就更好了。现在,我们暂且借助注解来理解这两句诗。“给人民当牛马”倒是挺明白的,“野草”和“地火”究竟有什么样的含义呢?请大家仔细阅读注解中的引文,联系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环境,谈谈自己的理解。(生阅读、讨论)

生⑷:“地火”指的是当时一种被压制的力量,它能够摧毁一切,而且是“无可朽腐的”。

生⑸:指的就是人民的革命力量。师:很有道理,那么鲁迅说“自爱其野草”,愿意等着地火来烧,包含着什么深刻含义呢?

生⑹:愿意献身于人民的革命力量,为了摧毁旧世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师:看来,大家找到的两句诗充分展示了鲁迅先生身上崇高的品格与精神。谁能够综合起来谈一谈。(生踊跃发言)

生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牺牲一切。

师:既然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先生,为什么标题是“纪念鲁迅先生”,而叫“有的人”?

生⑻:因为诗中写了很多“有的人”。(生笑)

师:真的写了很多人吗?大家听老师把全诗朗读一遍,再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师朗读,生看书、思考)

生⑼:全诗表面写了很多“有的人”,但归纳起来并不多,只有两种人。

师:哪两种人?他们与鲁迅先生有什么联系?

生⑽:一种是象鲁迅先生那样的人,另一种是不具备鲁迅先生那种精神品格的人。

47

师:现在大家体会到臧克家给这首诗题名为“有的人”而不是“纪念鲁迅”的用意了吗?

生⑾:作者不是单纯地纪念鲁迅先生,而是由鲁迅先生推而广之,引发更深的思考。

师:他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上作者的观点又是什么?他是依据什么得出这样的观点的?请大家认真阅读全诗,并简要讨论,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生⑿:诗中探讨的是生与死的问题。诗的第一节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师:嗯!?我有些糊涂了!又是死又是活的,究竟是死还是活,这话是什么意思嘛?

生⒀:这里的两个“死”,两个“活”字意义都不相同。第一个“活”字意思是肉体和生命还存在着,“死”的意思则是精神已经消亡了;第二个“死”字意思是肉体与生命已经消亡了,而“活”的意思是“精神永存”。

师:经你这么一解释,我明白了:有的人是虽生实死,行尸走肉;有 的人虽死犹生,精神不朽。究竟什么样的人虽生实死,什么样的人虽死犹生呢?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妨还可以举出典型例子来证实自己的看法。

生⒁:碌碌无为者,虽生实死,拼搏进取者虽死犹生。

生⒂:卖国求荣者虽生实死,精忠报国者虽死犹生。比如秦桧和岳飞就是典型的例证。

生⒃:贪官污吏虽生实死,清正廉洁的人虽死犹生。前者如陈希同、王宝森就是例子,后者象孔繁森就是证明。

师:孔繁森的确虽死犹生、精神永存,他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并不仅仅在于他的“清正廉洁”,那么,从他身上最突出的精神

出发,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48

生⒄:自私自利者虽生犹死,大公无私者虽死犹生。生⒅:为自己追名逐利者虽生犹死,为人民鞠躬尽瘁者虽死犹生。

师:太精采了,从同学们的话语可以看到出你们的视野和胸怀。我们还是回头来看看本诗在这个生与死的问题上的观点是怎样的?

生⒆:欺压人民者虽生犹死,为人民服务者虽死犹生。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⒆:第二节中说:“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前半句写的就是欺压人民的人,后半句写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人。

师:照这样来说:这节诗如果写成:“有的人/欺压人民;/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观点不是更鲜明,写得不是更好些吗?(生思索)

生⒇:原文写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刻画了两种人的形象,前半句写出这种人骄横无耻,自命不凡的丑态,而后半句则写出了为人民当牛做马的人的谦逊、诚恳。

师:既然如此,你能把这节诗有感情地朗诵一遍吗?

生⒇: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骄横地)“呵,我多伟大!”/有的人/(诚恳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生鼓掌)

师:大家觉得他朗诵得很好,为什么呢?哪位同学谈谈?

生(21):他朗读前半句时,使用的语调较高,而且读出了骄横的、不可一世的丑态;而后半句则用低沉的、恳切的语气在读,很符合诗句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师:很好。诗歌的朗诵就应该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那样,根据诗的内容特点投入相应的感情。大家试着读读其他几节诗,看看诗中还说到什么样的人?(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哪位来读一读,谈一谈。

49

生(22):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鄙夷地)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激昂地)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说的是:一心想着个人名利的人和愿意为进步牺牲一切的人。

生(23):有的人/(气愤地),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赞扬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这说的是损人利已的人和牺牲自我、造福他人的人。

师:读得感情充沛,讲得也正确无误,这首诗就是这样用形象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在纪念鲁迅先生为人民和革命进步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同时,向人们揭示着关于生命的真正含义,的确是一首难得的好诗。说他是好诗,除了形象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外,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呢?(生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24):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把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的形象和下场来做对比,更好地阐明深刻的道理。

师:不错。不过你刚才说到“两种人不同的表现和下场”,能结合原文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生(24):诗的第二节到第四节写的就是两种人的不同表现,第五节到七节写的就是两种人的不同下场。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不过有个词用得很不恰当!

生(25):不能用“下场”,因为这是个贬义词,而他说的“两种人” 中包括具有鲁迅先生那种精神的人,而诗中对这种人是充满褒奖和赞美的,因此这个词不合适。

师:既要能适合褒的对象,又要能适合贬的对象,那该用什么样的词好呢?

生(26):中性词,比如“结局”。

师:很好。诗歌把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的表现与结局进行对比,更好的阐明了无私奉献者虽死犹生、精神永存,欺压人民者虽生

50

犹死、遭人唾弃的哲理。这样来看,全诗的结构就十分清晰明了了。能够解说清楚的同学请举手。

生(27):第一节以议论总领全诗,二到四节、五到七节分别将两种人形象与结局进行对比。

师:以饱含哲理的议论开头,用形象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来表现抽象的哲理,使这首诗显得意味深长而又别具一格。让我们饱含感情地将这首意味深长而又别具一格的好诗齐声朗读一遍,能背诵那是最妙不过的了。(生齐声朗诵或背诵)

师:读完臧克家的这首《有的人》,同学们能告诉我生存的意义与目的应该是什么吗?

生(28):对人民有所贡献,对社会有所意义。

师:同学们看过那么多的课外读物,你们能从其他作品中得到关于生存的意义的启示吗?

生(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告诉我们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生命才有意义。

生(30):保尔柯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所作为,生命才有意义;投身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生命才有价值。

生(31):老师,我曾经读过一首诗,不知道能不能说。

师:但说无妨。

生(3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首诗呢?

生(31):我觉得他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摆脱束缚,享受自由。

51

师:既然如此,念出来有什么担心的呢?顺便问一句,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生(31):(不好意思)忘了。师:能背诵积累就很了不起了,不过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首诗,特别是他所说的“自由”的准确含义,我请你务必下去再认真查阅一下诗的作者及有关情况,好吗?(生点头)

师:关于“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的话题,今天暂且讨论到这里,大家还有其他的发现,课后尽情交流,并把这些名言辑录在摘抄本上,我们比比看,谁“探讨”得最充分、最深刻。这是今天的第一个课外作业;另外我们今天还学到了在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这使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虽然只有10个字,但它通过对比手法把不平等社会现象揭露得入木三分。请大家课外查阅这句诗,并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有的人》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小学诗歌教学“重意义、轻审美、重教化、轻艺术”的现状不能不说是当今小学诗歌教学的误区。我认为小学诗歌的教学不应该单单停留在词句的分析和诗句的理解上,而是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产生亲近诗歌的*。这样就让诗歌教学的课堂少了一些理性,多了一些感性,少了一些教化,多了一些欣赏。老师自始至终释放着自己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引领学生走在亲近诗歌的道路上。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体会鲁迅先生伟大的精神。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前后对照的结构。

教学准备

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观看《鲁迅》生平的记录片,引导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全面的了解鲁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一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上海不幸病逝。全国人民无比悲痛。但是国民党*派出了许多的特务、军阀、走狗极力阻止人民给鲁迅先生举行追悼会,他们阻止得了吗?我们一起来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2、鲁迅逝世13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鲁迅先生。诗人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出示课题--《有的人》。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畅。(教师倾听学生的朗读情况,并针对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加以辅导。)

2、指七名学生分节读,教师随机点拨:“当牛马、石头、不朽、摔垮、抬举”等字音。

3、默读并思考: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你发现了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内容上的对比,2-5,3-6,4-7;“有的人”反复出现。)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回答。

三、自主感悟,诵读悟情

1、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节,你能读出疑问吗?

①、自由读第一节。

②、质疑:预设: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相机理解“死”与“活”

③、引导学生带者疑问来读书。

哪种人虽生犹死,哪种人虽死犹生?请同学们读2、5节。

2、学习2、5节,出示: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①指名读,评议:他读出了什么感觉?或你听到他读出了什么味道?(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②探讨:为什么“恨”?怎么样的人会“骑在人民的头上”?骑在人民头上后的表情怎样?

③读一读:读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的傲慢神态。

④指导读好“摔垮”读出把敌人打垮后痛快淋漓的感觉。

师生合作读。

师: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生: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师: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生: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3、自主学习3、6节,4、7节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①自由选择一组,想想用什么方法朗读表达出你的理解。

②各人自由练习。

③男*分别领读,带读。

学生汇报读。评议,生评,师评。

4、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请把“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总结出“流芳千古”和“遗臭万年”并板书

预设: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

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这诗表达了臧克家对鲁迅深深的怀念,我们带着对这伟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来读读老师变序后的诗。(师生合作读)

鲁迅死了(师)

他还活着。(生)

鲁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师)

给人民作牛马的,(生)

人民永远记住他!(生)

鲁迅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师)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生)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生)

鲁迅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师)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生)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生)

探讨:“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你知道都有谁呢?指名说(岳飞、雷锋、周恩来,王二小、……

2、还有像鲁迅一样的人很多,你想歌颂谁,就把他的名字套进去读一读。自由练,指名读。

3、教师引读:面对自私自利,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人我们痛恨、愤怒的说----生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因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所以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教师引读:当我们面对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尊敬他、歌颂他----生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因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总结引领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感受了诗歌的魅力。有人说,走进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灵动的世界,每一个想让自己变得聪明灵秀的孩子,都应该亲近诗歌。叩响诗歌的大门。

五、布置作业:(自选一种)

1、诵读这首诗。

2、搜集鲁迅的名言。

3、阅读鲁迅的作品如:《故乡》《一件小事》《药》等

板书设计: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活--死骑遗臭万年

死--活俯流芳千古

有人牵挂真好 篇5

有人牵挂真好 -资料

有人牵挂真好,那被人牵挂的感觉很妙,牵挂,那是人间至真的情,那是人间至真的爱。如果有人牵挂你,如果你也牵挂别人,你就会是最幸福的人。

牵挂一个人,是对他的深深惦记,是分分秒秒的思念,是时时刻刻的祝福,是日日夜夜的期盼。牵挂一个人,是你闲适时的'全部,是你忙碌时的休憩,心中有牵挂人的话语,梦中会有牵挂人的身影。牵挂一个人,那是放不下的情怀,剪不断的情思。

有了牵挂,亲情就多了一份温馨;有了牵挂,友情就多了一种幸福;有了牵挂,爱情就多了一缕相思。牵挂别人是甜蜜的幸福,被人牵挂则是世上最美妙的幸福。来自亲友的问候,让你从不孤单。朋友的真诚祝福,让你信心倍增,

资料

爱人的思念,让你的心灵充满阳光。

有人牵挂真好,所有人都在寻找,那被人牵挂和牵挂别人的感觉。你牵挂的人值得你珍惜,牵挂你的人你要懂得珍惜。

有人牵挂真好,那是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醉了多少人的心,圆了多少人的梦。爱你的人对你的牵挂是你前进的动力,是你创业的阶梯,是你心灵的港湾。有了那份牵挂,你的生命不在苍白,你的生活不在无奈。有了那份牵挂,你会感觉夏天不在炎热,冬季不在寒冷。有了那份牵挂,你的身体更健康,你的笑容更灿烂。

爱你的人牵挂着你,你牵挂着你爱的人,他的心中时时记得你,你也会在意他的一切。让你们的情感在牵挂中沉淀,让你们的心灵有所寄托。牵挂,是心灵的对话,是心灵的呼唤,是心灵的回应!

牵挂啊,你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谁不想拥有你呢?

《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 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指导朗读,体会该诗强烈鲜明的爱憎之情,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二)能力训练点

1.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该涛融情于诗、融理于诗的特点,说一说该诗的情与理。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四)美育渗透点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中永生的道理,塑造自已美好的人生。

二、学法引导

1、标题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

2、分句读,分段读、对照读等灵活多样的朗讲读等灵活多样的朗读手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对比的手法及前后对照的结构。

(二)难点

深刻理解诗歌丰富的思想性。

(三)疑点

诗歌未三节能否去掉?这三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四)解决办法

重点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思考、讨论解决,对于难点和疑点,在学习时教师应进行方法的引导与适当的点拨。

四、课时按排

1 课时

五、教学用具

录音机、朗读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没计

1.教师分层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在正反复朗读的训练中读出诗歌的情。

1. 教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明确诗歌中的理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反复朗渎,体会诗歌爱憎分明的感情。

2.学习对比手法,体会对比的好处。

3.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中所寓含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的。但这首涛又非一般的悼卓念性文章,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将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进行对比,歌颂了鲁迅先生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

(三)教学过程

1.以介绍诗歌的般特点导入 本文学习。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大样式,其特点有:高度集中、高度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感情,想象丰富,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新诗般分行排列:这是诗歌的一般特点。具体到某一诗歌里,其特点又是:丰富多彩的,各不相同。

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看第一段作者介绍,要抓住姓名、出生时间、什么地方人、评价、作品五个方面去了解作者。看其他各段,主要了解本诗的特点、背景。

提示概括本诗特点有四:

(1)富有哲理性。

(2)语言凝练有力。

(3)采用对比手法。

(4)用形象的语言发议论讲道理。

2.学习正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和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和特点。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体会诗歌朗诵的轻重、缓急、分节、节奏处理及本文思想内容。范渎后,要求学生将诗中八处有的人分别改换成具体的某种人、某类人,提醒改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尽量准确。

明确:改换要具体、明确,注意措词,有定的概括性;可改成: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残酷剥削人民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妄想流芳千古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鱼肉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等。

学生改后,抽学生根据自己所改朗诵全涛,朗诵后学生一起评议。然后,再分组齐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分析对比写法,引导更深入地钻研课文。

提问:文中八处有的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明确:两种人,对人民有利的人和对人民有害的人;

提问并引入讨论:

①前四节是从哪四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

②后三节与前四节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后三节对全诗起什么作用?

③为了说明两种人的不同通篇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对比)

④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句是什么意思?

⑤最后句中抬举一词是什么意思?

⑥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明确:

①从生死、言行、追求、作用四个方面。

②因果关系,不但呼应前文,形象地反出两种人截然不同的结局,而且使全诗内涵升华到赞颂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尚的人生观的高度,诗的内涵容量增大了。

③这里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指的是像鲁迅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将会得到人民广泛的纪念,

④抬举表示称赞和提拔的意思。

⑤主题思想是通过鲜明的对比,歌颂鲁迅先生以及像先生一样的人,号召我们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四)总结、扩展

这首诗虽然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便没有停留于一般的纪念性文章,而是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观念。英语里有这么一句名言:To be or not is a question,意思是: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另外我们读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保尔的名言,思考他们每个时代的人生价值,那么,在今天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呢?

八、布置作业

1.熟读并理解鲁迅的《自嘲》。

2.唐代涛人杜甫有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只有10个字,但它通过对比手法把不平等社会现象揭露得人木三分,同学课外查阅这首诗,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暑假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篇7

20xx年7月3日--7月7日,我参加了安阳市教育局举办的暑期班主任培训班,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是觉得受益匪浅。希望我能有更多的机会继续汲取前辈的营养,以更多的精神食粮来努力前行。

五天的时间,有将近十位专家从理论到实践,或从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或用亲身的体会和案例来启示。作为一名教师的我,竟然像一名小学生一样,眼睛都不眨一下,非常投入的被吸引了进去。印象最深的当属安阳市七中--王莉老师声情并茂的演讲。

王莉老师基本上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但是作为资深班主任,不断学习,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理念让我深感佩服,也许这就是她在这么平凡的岗位上却能做得全国著名的原因吧。

参加工作六年,班主任工作做了四年,由原来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游刃有余。但是尽管对班主任工作略知一二,可是总觉得还有很多领域需要自己探索和挖掘!听了王莉老师的讲座,才忽然找到了方向!

先吧听的讲座的收获整理如下:如何让一个班级正气十足:第一,多开会。班干部会、课代表会、女生会、男生会、篮球爱好者会、乖乖女会。.。.。.只要你想解决的问题都可以以会的形式去开。未雨绸缪,开会比批评学生,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第二,多设职位,明确分工,大胆放心的把工作交给学生去做。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他很重要,缺了他班级就无秩序。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责任感被培养出来,很多琐碎的事情,不但解放了班主任,而且也锻炼和提高了孩子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最重要的是孩子们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的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感,受益终生!第三,用爱融化问题学生。很多问题学生的背后肯定有一个问题家庭,走进家庭,如果家庭的问题能够在你的帮助下,哪怕有一点点的变化,孩子的变化是明显的。.。.

我的收获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总之,班主任工作,看起来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岗位,其实它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说话,艺术的方法,艺术的调动积极性,艺术的让家长参与进来,玩转这门艺术,我相信班主任工作带给我们的幸福要远远大于苦和累。我距离这个境界还差的很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人说诗歌 篇8

只要是真心相爱的恋人,

那摩天轮里留下的只最美的回忆。

知道那失信的承诺背后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