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散文诗歌 > 徐志摩现代诗优秀2篇正文

《徐志摩现代诗优秀2篇》

时间: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爱岗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徐志摩现代诗优秀2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徐志摩现代诗 篇1

论文摘要:徐志摩是

前一段时间,关于徐志摩的评论很是火爆了一阵。时至今日虽然冷却下来,但仍不时有人著文继续对徐志摩的创作进行探讨和评论。这一文化现象,对于重新客观地认定因误解而被埋没的诗人徐志摩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是可喜的。然而有关评论文章有一个基本倾向,即对艺术成就的肯定是共同的。而对思想性的判断则多有争议,其争议的原因几乎都与徐志摩诗中的‘“浅”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肯定徐志摩诗思想价值的,将“浅”做掩饰性的说明,视为徐志摩诗思想局限性的表现;否定者则以。‘浅”作为批评徐志摩的诗的主要依据,进而对徐诗思想性作出不切合实际的否定。因而,怎样认识徐志摩诗的“浅”这个客观的存在,就成为如何确定徐诗整体价值的重要方面:作为

赵遐秋先生在《徐志摩传》前的扉页上,意味深长地引述了徐志摩散文《罗曼罗兰》中的一段话:“一个伟大作者,如罗曼罗兰或托尔斯泰,正象是一条大河,它那波澜,它那曲折,它那气象随处不同。我们不能画出它的一弯一角来代表它那全流。”然而这些徐志摩为了让人们避免陷人片面的忠告,并没有使他自己免受片面带来的不公:模式化、定式化的评论使许多人只是在已有的结论中不断地寻找新的证据。而不肯打破已有的结论框架对模糊与误解作重新认定。正如蓝隶之先生对徐志摩研究的总体评价那样:“‘这些争论并没有取得多少积极的成果:这些争论以相当简单的方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对徐诗评价的高与低这个相当空泛的问题上:蓝先生这种有胆有识客观精到的见解十分恰当地道出了徐诗研究中的症结。徐志摩诗的内容是浅显的。然而,他的思想和感情是一种动态的存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任何僵化的判断都不免要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所以我们也应看到徐志摩的诗不时也有深刻性的闪光,其中《志摩的诗》中多数作品是与五四时期反封建和爱国思想保持同步的,后来的诗作依然有内容深刻的作品。诸如《起造一座墙》.《大帅》、《梅雪争春》.嘴人变兽》等等二然而。人们评论他的诗尤其是《志摩的诗》以后的作品,往往从一种定势化倾向出发的。即在茅盾《徐志摩论》中所说:“圆熟的外型,配着抹到几乎没有的内容”的权威论断的震慑下,无论如何也找不出、也不肯找出有背于此的深刻处。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人们在迷信这个结论的同时,又在无形中否定着这个迷信。他们往往在为肯定 艺术 成就而援引这个论断之后,又花费大量的笔墨去批判《志摩的诗》之后作品的翻动性和无聊的描写_人们不禁要问:在几乎没有的内容”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反动性和无聊的描写、难道“反动性”和“无聊的描写’、不属于内容范畴?

徐志摩现代诗 篇2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朗读;背诵

诗歌是集中反映社会生活,蕴含丰富的情感,想象驰骋,语言高度凝练,语调和谐,节奏鲜明的一种文学样式。它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诗歌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而且可以使学生理解到民族语言的演变和渊源。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同时又助于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开发学生创造思维。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以及它的绘画、音乐美可以激发学生心灵,迸发出他们审美创造的火花。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现代诗歌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在初中教科书上选编了较多的现代诗歌。但初中语文教师忽视和淡化了现代诗歌部分,加之现代诗歌让学生难学缺乏兴趣,使用修辞手法种类多,理解起来费劲,读了之后也不知所云,不少老师对诗歌探索研究有限,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很难做到通过诗歌教学来有效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一名初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究现代诗歌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几十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对现代诗歌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朗读、背诵教学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和背。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诵读是开启理解一首诗歌大门的金钥匙。培养学生诗歌的第一要领就是反复诵读诗歌。诵读是,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节奏)、重音、语速、语调(感情基调)。

1、停顿。停顿时语句或词语间声音上的问他题。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读者朗诵诗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在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如:“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个大的土地”一句,为了表达“我”对祖国的关注和热爱之情,在“我”和“摸索”之后都要停顿。

2、语音。语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3语速。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语速的快慢与内容中表达感情有关,表达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等内容速度快一些;而表达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一般的议论、叙述、说明则中速。如《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课整体速度慢一些,深沉一些。

4、语调。语调有字调,句调。通常字调为声调,句调则称语调,句子的高低升降。它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末音节上表现的特别明显。其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感情的读降调;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读平调;常用来讽刺,厌恶,意在言外等语气读曲调。

运用以上多种朗读技巧,从感情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细腻的诵读指导和训练,是学生体味到诗歌的音乐美,融入到诗歌的情感世界中,并进入了诗歌那优美的意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如《天上的街市》,让学生想象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子?街市上的人们又什么活动?

二、欣赏、学写诗歌教学

教师带着学生学习欣赏课内诗歌。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丰富多彩的内容,融入到诗人的情感意境中,去体味诗歌独有味道。但课堂上所学的诗歌毕竟有限,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课外拓展、诵读大量的课外诗歌并通过举行诗歌朗诵会,在赛诗会上指导学生积累一些优美诗句,如《夜》、《萤火虫》及新诗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苍》以及当代著名诗人叶延渲,陈云其等诗人的诗歌。让学生抓住诗歌的意象、意境来欣赏点评并试着学写诗歌。现代诗语言新颖,凝练,同时也很自由,不像古诗那样语法规范,可以通过口头欣赏,书面评论,变体改写,描述画面等来提高学生学诗写诗的兴趣。“模拟仿作”训练时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既能使学生充分感悟新诗语言的奥妙,有能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如《雨说》中,“小溪见了我,笑出了声;种子见了我,笑出了芽;石榴花见了我,笑红了脸……”让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把自己对春天的感悟、喜爱完全融入诗中,写出了不同的仿写句子,对他们的审美,理解,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项弱点,也是一个难点,但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同行们着力于诵读,背诵,少做无为的分析,指导学生重在品味诗歌语言、欣赏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并用感情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现代诗歌的热爱和创作。

参考文献

徐志摩现代诗 篇3

关键词:徐志摩;爱情诗;意象;情感

徐志摩诗歌中对爱情的追求让人感动中敬佩,他的爱情诗歌玲琅满目、优点很多,尤其在选择典型意象折射情感方面独树一帜,可圈可点,这种独特的意象选择让其爱情诗歌更朦胧,更有意义,更高妙地表达自己的隐秘的心绪。

一、用墙等意象折射对爱情的追求

徐志摩曾经用墙这个意象来表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起造一座墙》是徐志摩对爱情的追求誓言,所追求的是陆小曼,诗歌中徐志摩用墙这个意象来代表两个人的感情,这堵墙如钢似铁,能抵挡外来的干扰。用蕉衣这个意象代表爱情,来包裹着心,不仅与平常人一样爱的真,还比一般人爱的更加炽烈。芭蕉树是有心的,没有了心的芭蕉就会枯萎,对于诗人来说,爱情是生活必需品,而不是调剂品。

我要你的爱有纯钢似的强,

在这流动的生里起造一座墙;

任凭秋风吹尽满园的黄叶,

任凭白蚁蛀烂千年的画壁;

就使有一天霹雳震翻了宇宙,――

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的自由!

――《起造一座墙》节选

在半封建社会,追求一个有夫之妇,是被整个社会唾弃的,但徐志摩坚信真爱无罪。他遭受了诸多的磨难,仍旧高擎着真爱的大旗。诗人在这首诗里展现了他的大无畏的爱情精神,为了爱披荆斩棘,为了爱冲出牢笼,诗人在现实中的爱情也确实经历了许多的牵绊,受到了许多折磨,在没有爱情土壤的情况下,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二、用雪花等意象折射对爱情的礼赞

徐志摩用雪花来对爱情进行崇高的礼赞。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随着接触的日益着增多,感情也逐渐加深,最后陷入了爱恋的漩涡,浪漫的徐志摩为陆小曼写下诗歌。在这甜蜜的爱情滋润下,徐志摩往日诗歌里的忧愁和伤心都被明快的色彩取代,1924年的《雪花的快乐》就是其代表作。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融,消融,消融――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雪花的快乐》节选

在这首诗里有着丰富的想象,徐志摩把自己比作一朵小雪花,在空中飞舞,在空中不停地飞着,就像恋爱一样眩晕和热烈,诗人在诗歌中再三强调自己飞的方向,雪花多情,但不随风而舞,而是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它避开了幽谷,避开了山麓,也避开了荒街。这首诗里充满了爱和自由、快乐。柔波,朱砂,都是美好的,让人心驰神往,不能自已,恋人相会,如同神仙眷侣,一切都是那么都是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徐志摩用典型的意象把难以言说的情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爱情与意象都有了高洁的品质,雪花代表着纯洁,爱情代表着美好,用雪花的意象表达出爱情实现的欢乐。这是心灵的花火,是明丽的灵性。

三、用新墓等意象折射对爱情的忧伤

1923年,林徽音不辞而别回国,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的希望破灭,写下《希望的埋葬》来诉说自己难以言表的忧伤。

我唱一支惨淡的歌,

与秋林的秋声相和;

滴滴凉露似的清泪,

洒遍了清冷的新墓!

我手抱你冷残的衣裳,

凄怀你生前的经过――

一遭不幸的爱母

回想一场抚养的辛苦。

我又舍不得将你埋葬,

希望,我的生命与光明!

像那个情疯了的公主,

紧搂住她爱人的冷尸!

――《希望的埋葬》节选

徐志摩万分难过,用新墓、冷尸等意象发出哀哀切切的断肠之音。希望是如此的渺茫,结局使他悲痛莫名,他舍不得林徽因,但林徽因是如此绝情,他们的爱情变成了尸体,只能被埋葬。

四、用风等意象折射对爱情的迷茫

徐志摩用风的意象来折射自己对爱情的迷茫。《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写出徐志摩的迷茫,徐志摩而对自己历经艰辛追求的理想爱情,到头来带给自己却是无尽的伤痛,他迷茫了。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节选

这首诗歌里,徐志摩用风、梦等意象诉说着自己内心的呜咽,微波似的轻烟似的情绪,完全是个人感情生活的投影。妻子的日益堕落,流言蜚语漫天,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内心的苦痛浓的可以凝成水了,心碎成了雨点。

徐志摩的爱情诗主要是写给林徽因和陆小曼的,给林徽因的以追求和失恋为主,给陆小曼的有追求有热恋也有伤心。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徐志摩的情感是不同的,这些情感特征借由一些典型意象折射,他的爱情诗歌情感像天上星,时而明亮眨眼,时而隐秘无踪,如果要了解徐志摩的爱情诗特点,用意象来切入,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用意象做指南针探究它们的象征意义,可以得见徐志摩在爱情诗歌方面投入的思绪和情感特点。

参考文献: